消基會時隔20年重啟調查,發現有4成公有菜市場竟無公秤,更高達8成並未取得「優良磅秤自主管理標章」。(消基會提供)
〔記者陳宜加/台北報導〕年節將至,傳統菜市場熱鬧不減,但消基會時隔20年重啟調查,發現有4成公有菜市場竟無公秤,更高達8成並未取得「優良磅秤自主管理標章」,且即使有公秤,近半數卻置於雜物堆中或鎖在辦公室,恐有違菜市場童叟無欺美名。
消基會表示,不少消費者選擇上傳統菜市場採買年貨,卻接獲不少人抱怨市場攤販偷斤減兩。時隔二十年,消基會為維護消費者權益,重啟國內菜市場調查,再次了解公有菜市場內是否皆設有公秤,以及攤販秤重結果是否與公秤一致。
消基會共計調查47家菜市場,發現有15家無公秤,分別為台北市中崙市場、湖光市場;新北市光明市場、重新市場、中央市場、枋寮市場;台南市水仙宮市場、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金華零售市場、復興零售市場;高雄市鼓山第一市場、龍華市場、國民市場、前金第一區市場、新興第一市場,比例高達4成。
有市場管理員表示,公秤故障,或因攤販都使用電子秤,而不再放置公秤;且即使有公秤,仍有將近半數僅放在辦公室內,形同虛設,或是無法使消費者明顯辨別,例如放在雜物堆、工具櫃、神像旁等,調查僅14家菜市場有公開陳列。
消基會董事長游開雄也說,經濟部標檢局為確保磅秤公平,訂定「優良磅秤自主管理市場須知」,但截至今年1月,47家菜市場中僅13家菜市場取得標章。
他指出,現行法規雖無強制菜市場須設置公秤,但公秤用意為雙重檢視,主管機關應盡管理責任,保障消費者權益、杜絕消費糾紛,消費者也應儘量選擇設有公秤的菜市場,若對於攤商磅秤的準確性產生疑慮,可現場使用公秤比對確認。
游開雄說,消費者若發現攤販使用的磅秤沒有合格「同」字標記,可逕向標檢局檢舉,攤販若使用「非供交易用」的磅秤,例如家庭廚房用料理秤,不得做為交易,違者將依度量衡法規定,處以一萬五千元以上、七萬五千以下的罰鍰。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