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將軍之屋」展出美援時代的故事今天開展。(記者羅欣貞攝)
〔記者羅欣貞/屏東報導〕麵粉袋為什麼一袋22公斤?台灣人什麼時候開始習慣喝可樂、吃麵食、聽西洋音樂?為了讓社會大眾認識「美援時代」(1951-1965)的故事,屏東「將軍之屋」自今天(17日)起至9月30日舉辦「走過美援時代」主題展,有興趣的民眾可前往參觀。
此次展覽由文化部指導,屏東縣政府主辦,台南市文化資產關懷志工協會提供相關文物,包括麵粉袋、新聞紙、書籍、照片、海報、雜誌等,配合開展,屏東文化處還特別製作限量的「中美合作」勝利束口背包,計畫透過展期相關活動贈送參與民眾。
屏東縣文化處表示,1950年韓戰爆發後,美國建立東亞島防禦鏈(日本、韓國、臺灣、菲律賓)來對抗蘇聯,台灣的「美援時代」指1951至1965年,這段期間美國每年提供國府約一億美元的貸款,用於軍事、農業、工業、教育、社會醫療等各項援助,對於台灣的經濟復甦、基礎建設、人才培育、技術合作與社會文化方面都有重要影響。
美援物資來到台灣,主要透過教會與眷村發放,包括脫脂奶粉、小麥、麵粉、食用油等,麵粉袋衣褲是許多眷村子弟的回憶。在美國,麵粉袋規格是50磅,來台後就變成了22公斤的台製規格。麵食、可樂、牛排等美援產品,改變了習慣米食的台灣社會。
-
展場展出上百件美援時代的物品。(記者羅欣貞攝)
-
屏東縣文化處特別製作限量的「中美合作」勝利束口背包。(記者羅欣貞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