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台東縣從七月一日起正式實施限塑三政策,三個多月來垃圾量每月平均減少三百六十七噸,資源回收率提升至五十%以上,八月份全縣每日平均垃圾量更已降至九十四噸,縣長黃健庭表示,減塑政策讓垃圾減量有成效,加上半年來垃圾問題獲得改善,台東焚化廠已有不啟用的空間。
三項限塑政策奏效
台東縣從去年尼伯特颱風後,垃圾問題加劇,縣環保局今年活化即將飽和的台東市建農垃圾掩埋場後,發現篩分出來的塑膠類垃圾數量比預期多出六倍,為從源頭減量,除宣導垃圾減量,今年七月更率全國之先,實施家戶使用透明垃圾袋、不提供免費塑膠袋的業者類別擴大至十四類,及店家不提供免洗塑膠類餐具等三項限塑政策。
縣內垃圾量明顯減少,三至八月每月平均垃圾清運量,與一、二月尚未推行透明垃圾袋政策時,減少三百六十七噸,每日平均減少十二噸,八月資源回收率已達五十二.八六%,與今年一月相較成長六.二七%。
黃健庭指出,半年前台東垃圾問題嚴峻,多數鄉鎮掩埋場瀕臨飽和,外縣市焚化廠又有多座屆齡使用年限,協助代燒台東垃圾的高雄、屏東縣政府不代燒外縣市垃圾,導致縣內垃圾無處去,有啟用焚化廠的必要。
8月每日平均降至94噸
黃健庭說,今年起台東實施限塑政策,台東市、卑南鄉等垃圾掩埋場陸續展開活化工程,完成後可再延長使用年限,縣內垃圾又由去年每日平均一○五噸,八月降至九十四噸,台東焚化廠一旦啟用,每天需要給足兩百五十五噸的垃圾量,其他縣市屆齡焚化廠陸續整修,整修完成又可續燒垃圾,在環保署無法明確回答不足的垃圾量如何補足,縣府已思考不啟用焚化廠的可能。
黃健庭進一步說明,環保局已向中央爭取在蘭嶼、綠島設置以熱處理方式處理鄉鎮垃圾的「氣化廠」,若獲補助,離島每日產生的五噸垃圾就可在地處理,如果縣內每日垃圾再降到八十噸,部分送進活化後的垃圾掩埋場,部分送往外縣市焚化廠代燒,確信在縣長任期屆滿前,縣內無棘手的垃圾問題,焚化廠是否啟用就讓下一任縣長決定。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