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店名的年糕老店,靠的是口耳相傳和實在的口感,傳承至今已第四代。(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年糕是農曆春節最具代表性的味道,對客家人來說更是過年祭祀的重要角色,屏東內埔鄉有家傳承4代的年糕店,以古法炒糖幫年糕上色,每個年糕必須蒸超過4小時,在機器化大量生產的年代,成為地方少數僅存的手工年糕店,每年春節前夕吸引絡繹不絕的人潮。
第3代業者陳庭珍說,年糕是過年拜拜供桌上的必備品,早年家家戶戶都會自己炊糕,但製作年糕耗時費力,所以後來就委託村莊內技術較好的人製作,現在則有許多工廠大量生產,手工年糕幾乎快要沒有人做了。
將磨好的糯米粉放入攪拌器中,倒入手工炒煮的糖及熬煮過的乾紅豆沙,有別於一般年糕在黏稠流動狀態填裝,客庄手工年糕必須趁著年糕硬度仍高時,就放入自製的鑽孔碗盆中,在大火滾燙的蒸爐中蒸4個小時,出爐後就是香氣四溢的軟Q年糕,因為工序耗時,每天僅能產出約400個年糕。
陳庭珍說,一般年糕蒸的時間只需要1小時,他們則是堅持蒸超過4個小時,也因此不加防腐劑,就能延長年糕的保存期限,放置10天至15天都沒有問題。
沒有店名的年糕老店,靠的是口耳相傳和實在的口感,除了應景原味與紅豆口味年糕,店內還有逾10種的手工糕粿,像是發糕、紅龜粿、鹹湯圓、芋頭粿、蘿蔔糕、蘿蔔絲粿、草仔粿、鹹包子、紅圓等。
今年64歲的陳庭珍將年糕店交棒給兒子經營,她說,她做糕餅做了30年,婆婆的母親是第1代,傳到現在已經是第4代在做,雖然每年只做一次年糕,不少老顧客在過年前一定會找上門,雖然第1代用手混糯米粉、柴火蒸燒到現在漸漸以機器攪拌、瓦斯蒸煮取代,只能算得上半手工,但不變的是家傳的口味與心意。
內埔客庄的古早味年糕,必須蒸超過4小時才能出爐,因為工序耗時每天限量供應,成為年節搶手食品。(記者邱芷柔攝)
有別於一般年糕在黏稠流動狀態填裝,客庄手工年糕必須趁著年糕硬度仍高時,就放入自製的鑽孔碗盆中。(記者邱芷柔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