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不知俘虜營地點
〔記者羅欣貞/屏東報導〕位於屏東縣麟洛鄉的隘寮營區,日治時期曾是東南亞最大的俘虜營之一,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每年舉辦追思儀式,來自英國的Louis Follon昨特地到此獻花,看看父親年輕時遭俘三年的地方。他說,父親生前始終不清楚俘虜營地點,今年他才確認並前來一了心願。
隘寮營區位於屏東縣麟洛鄉新田村,佔地約三公頃多,一九四二年被日人徵收後,改造為俘虜營,從南洋運來的各國戰俘先送到此地,再轉送台灣各地俘虜營工作,直至一九四五年撤除。根據當時台籍監視員估計,約有五、六百名戰俘待過這裡,至少約七、八十人死於傳染病。
隘寮營區一度由國軍進駐,八八風災後,也成為災民臨時安置所,功成身退後閒置至今,近年縣府有意闢為長照園區。
戰俘營協會協助確認
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何麥克多年來,陪著來自各國的戰俘或子孫到此地,每年都舉行追思儀式,昨天最特別的是來自英國的Louis Follon父子,Louis的父親Alfred J. Follon於一九四二年被俘,從東南亞轉送到隘寮營區,待了約三年,直到二十一歲才平安回到英國。
麟洛戰俘營最早有小河、鐵橋,景象宛如緬甸,Alfred J. Follon始終以為被囚役在東南亞國家;其子Louis說,父親於二○○七年辭世,享壽八十四歲,他今年才透過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查到資料,確定父親當年所待之處是隘寮營區,因此特地前來,也是首度訪台。
昨天上午十點,何麥克一行人先繞行營區一週,再由定居台灣的美籍牧師蘇慕理陪同,在紀念碑前舉行簡單隆重的追思儀式,眾人一一獻花,高齡九十六歲、當年曾擔任台籍監視員的楊登清,也坐輪椅全程參與。
盼營區能規劃紀念館
何麥克表示,若營區未來規畫確定後,期盼能有一個小小紀念館放置照片、介紹俘虜營歷史;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主任王文章表示,會朝以史蹟認定為歷史建築的方式,協助保留紀念空間。
-
來自英國的Louis Follon(右)昨日特地到隘寮營區獻花,看看父親Alfred J. Follon年輕時遭俘3年的地方。(記者羅欣貞攝)
-
目前閒置中的隘寮營區,日治時期曾是東南亞最大的俘虜營之一。(記者羅欣貞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