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彥廷/專題報導
屏東縣東港鎮因產業和民情,各式千歲廟宇眾多。明年是東港每三年一科的民俗盛事「迎王平安祭典」,這個有「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家將窟」美稱的信仰重鎮,「廟堂」上的神明事,除吸引學者研究,也有土生土長如陳進成,以草根之力,梳理屬於台灣獨特的神學文化。
「王爺」、「千歲」等民間信仰的神明稱謂常是「某」府千歲,非屬特定神明而為通稱,常見姓氏為李、池、吳、朱、范、溫等等。王爺一般認定職權直屬天庭,如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明年正科就會迎來五位千歲爺下凡「代天巡狩」,巡察人間善惡,與媽祖皆為台灣重要的民間信仰。
「扛轎再累再苦還是得撐下去」,東港迎王平安祭典已位列國家無形文化資產,除地主東隆宮外,當地還有「七角頭」轎班出人出力為「代天巡狩」正科千歲爺們扛轎遶境,轎班成員均世襲;陳進成和不少東港人一樣,從小就在廟陣中長大,也投入轎班。
「來自民間的研究力量」是不少學者對陳進成的肯定。陳進成終年背著相機、以摩托車騎遍台灣中南部沿海,尤其屏東大小廟會更總能見到他的身影。他除了配合學者撰稿寫書,自己更已出版七本信仰研究的書,其中「台灣王爺信仰」一書就介紹了一七九位王爺,是他花了二十年蒐集資料,實地調查近四百間廟宇、拍下數十萬張照片的心血結晶。
各家廟宇難免會遇到管理人員不友善或不願意讓他探訪,但他一開口就是王爺相關的術語,「接地氣」話語常能軟化廟方態度,有時尋找廟宇卻四顧茫茫,他總是祈求溫王爺「好不容易到這麼遠了,拜託讓我找到」,果然從未落空。
陳進成自認或許遺傳到曾任乩童的祖、父輩靈異體質,「建廟三百週年時,一大早睡夢中就被叫醒!」陳進成笑說,面對只聞其聲卻不見其影的「聲音」,一般人早就嚇出一身冷汗,但對他而言,當天被「起床了」、「趕快去廟內」等聲音叫醒,結果就意外在廟裡捕捉到特殊畫面,他覺得這就是來自溫王爺的善意提醒。擔任鄉土語言教師時,則透過「人在作、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等俚俗,轉化給小朋友「尊師」的理念。
回首近卅年研究生涯,陳進成一路走來並非一帆風順,他曾因家計重擔想放棄,向溫王爺祈求後,說也靈驗,家中逐漸風調雨順。
陳進成說,體力雖逐漸下滑,不少人力勸他休息,但溫王爺靈驗和庇蔭,是他持續投入研究的動力。他要趁行有餘力之時持續出書,自許「七老八十還能精神抖擻的在東隆宮帶導覽」!
-
熟悉儀式的陳進成(左),常見他自主為東隆宮大小慶典維持秩序,避免受傷事件發生。(記者陳彥廷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