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興達漁港旁的打鐵鋪,不時傳出磨刀的花火與打鐵的響聲,俗話說:「千錘百鍊出好刀。」傳統製刀,就是靠著師傅的耐苦、耐熱和耐力,在火爐旁一把一把的敲打出來,而這間看似不起眼的打鐵鋪,正是以精研刀工藝術而聞名的郭常喜所經營,從13歲就跟著同為打鐵匠的祖父、父親正式學藝,今年73歲的郭常喜,花了60年的時間打鐵製刀,傳承製刀工藝像是他對自己的使命,不僅收外國人為徒,更一手創立「郭常喜藝術兵器文物館」。
年輕時的郭常喜,曾因一次到訪日本的機會而被當地的打鐵技術所震撼,當時台灣的打鐵業設備遠落後日本超過30年,有感於此,也為了增進技術,郭常喜前後花了8年的時間經常往返日本習藝,也造就了他日後將傳統與藝術結合的契機,甚至研創了多層摺疊花紋鋼運用在菜刀、藝術刀劍上,讓打鐵製刀除了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也變成文化與藝術的傳承。
愛刀劍成痴的郭常喜,早期熱衷於收藏日本的武士刀,但武士刀源自於中國唐朝,郭常喜認為中國的刀劍發展比日本早,但卻沒有好好被保存及發揚光大,因此他改鑽研中國刀劍文化。走入「郭常喜藝術兵器文物館」,像是走入時光隧道般,透過每個朝代的兵器展示,更加認識中國的刀劍史,從史前時代以骨頭做箭、矛,以石器打造斧、鉞,至夏商周時期以銅鑄劍,春秋戰國時代則有干將與莫邪、魚腸劍等經典寶劍流傳千世,自秦朝起鐵器也才成為鑄造兵器的主要材質,郭常喜曾跑遍中國各大古都,大量收購兵器並保存,若名劍、名刀因年代久遠而生鏽腐蝕,他便親自重新打造,至今全館共有近5,000件兵器輪流展出,保存了令人讚嘆的兵器藝術,也讓傳統的打鐵工藝,得以藉著收藏和展示寫下歷史。
郭常喜藝術兵器文物館:(07)698-9090,高雄市茄萣區民生路226號
-
台灣兵器工藝大師郭常喜熱愛收藏刀劍,也苦心鑽研打造失傳的古代寶劍。(記者潘自強攝)
-
干將和莫邪是戰國時代吳國的鑄劍師,吳王命干將於三個月內打造一把絕世寶劍,但卻一再失敗,後來其妻莫邪依過去鑄劍師的經驗將斷髮、指甲丟入爐中,最後成功打造兩把寶劍,有水波紋為莫邪劍(圖上)、龜紋則為干將劍(圖下),此兩把刀失傳許久,郭常喜以其精湛的製刀工藝重新打造,也獲得2009年台灣工藝競賽傳統類佳作。(記者潘自強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