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 #桃園 #自由時報
國立台灣大學城鄉所、台大資工系和政大資訊科學系團隊,導入區塊鏈和AI人工智慧技術,開發「台灣時間互助APP」。(記者簡惠茹攝)
2019-05-14 12:23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時間也能交換,台大團隊把區塊鏈和AI人工智慧帶進社區,藉由開發「台灣時間互助APP」,讓AI擔任里長伯媒合需求,透過區塊鏈記帳方式,讓民眾可以交換服務,找回社區互助的精神。
國立台灣大學城鄉所、台大資工系和政大資訊科學系團隊,導入區塊鏈和AI人工智慧技術,開發「台灣時間互助APP」,預計明年會有初步研發成果,科技部今天舉行「新互助時代,時間銀行社區實踐計畫」記者會,台大建築與城鄉所教授張聖琳指出,社區中有許多服務或知識學習其實不需要透過金錢就可以達成,透過科技的協助實踐時間銀行的概念,達成社區互助。
張聖琳表示,時間銀行是以服務換取服務的交換系統,實行的國家遍布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等地,他們的計畫希望深入社區實踐,找回社區的互助文化,建構一個人與人交換服務的平台,找到每個人的獨特價值,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專長和興趣可以幫助服務別人,可以在時間銀行與他人分享。
計畫研發的「台灣時間互助APP」主要以Community Exchange System為基礎,目前已經取得授權免費使用,接下來會導入AI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技術加以開發應用,一方面透過區塊鏈技術處理APP運作中時間貨幣和獎勵機制,另一方面透過AI媒合符合使用者興趣與能力的需求。
台大資工系教授許永禎表示,AI里長伯是指,過去時間銀行以照護為主的話服務項目固定,但我們希望時間銀行提供服務可以千奇百怪五花八門,而里長伯就是疑難雜症什麼都可以處理的精神,大家提出需求或提供服務後,後面媒合則是一項技術挑戰,AI要知道誰可以提供服務,交換量越大效益越高,希望透過AI促成最大量的交換,同時導入簡單自然語言能力,讓使用者更便利,語音輸入可以像跟真人講話,預計明年初就可以有雛型出來。
而讓時間貨幣可以交易的關鍵,在於導入區塊鏈的技術,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教授陳恭指出,服務別人或被人服務的時數需要記帳,透過區塊鏈技術,不需要中心機構,訂好規則就能有服務時間點數的紀錄,每個社區可能有自己的祭典規則,跨社區有各自的時間銀行制度和規則,彼此間有跨社區需求,例如到南部尋找當地地陪。
陳恭解釋區塊鏈的原理,他說,區塊鏈是一個透過大家集體維護的帳本,裡面記的帳是大家有共識後記錄,透過密碼學技術加密不能更改,透過技術和大家集體維護方式來確保帳本正確性。許永真也補充,由人工方式登記可以應付小量的記帳,但是應用科技可以更有規模,有信用、不能被竄改又有保障,就算遭有心人士更改,也有紀錄可以看到。
張聖琳指出,軟體功能測試計畫目前有兩個關鍵研究場域,台灣文學館志工體系和桃園大溪至善高中,前者希望能有跨館舍的交換,後者則是結合師生與計畫團隊共同開發的實境遊戲,吸引使用者投入交換,協助青少年融入社區,媒合他們學習社區百業技能,例如木工藝、茶生意和豆干產業等等。
國立台灣大學城鄉所、台大資工系和政大資訊科學系團隊,導入區塊鏈和AI人工智慧技術,開發「台灣時間互助APP」。(記者簡惠茹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