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列重要政見的「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本月起跑,為鼓勵高中職畢業生先就業再升學,除工作時每月補助一萬元,還特設免試聯招、申請入學加分、彈性轉系等升學優惠。許多高職校長肯定,北一女、台大卻唯恐變質,成為鑽漏洞的升學捷徑,建議特設招生名額應外加,大學得設門檻、寧缺勿濫。
教育部統計,國內高中畢業生約九成六升學,高職生升學率也近八成,但很多人進大學後發現和性向、興趣不合,畢業後學非所用。教育部、勞動部因此合推就業儲蓄方案,媒合高中職畢業生工作,每月補助一萬元存入帳戶,加上薪資平均月入三萬二,工作二到三年後,期滿可領出補助金。
若工作結束想繼續升學,教育部也祭出相關配套,包括透過「特殊選才」免試入學;或參加申請入學分組招生,工作經驗列甄試加分項目;已先錄取大學者,也有機會彈性轉系。不過,開出五千個職缺,最後只兩千三百多人報名,學生、家長不太埋單。
北市大安高工近兩年升學率九成六,畢業生很少就業,校長陳貴生說,該校廿幾人參加方案,升學配套有助增加誘因,畢竟目的是要孩子先探索性向,而非持續就業。但成功關鍵仍在於職缺是否有前瞻、未來性,不能淪為廉價勞工。
高雄中山工商有九千多名學生,四十幾人參加就業儲蓄方案,校長林昭億也認為,若台科大、北科大等前段科大都能開缺招生,更能吸引優秀高職生先就業,但也要管控招生品質,才能永續辦下去。
今年也有北一女學生參加方案,校長楊世瑞說,對於經濟弱勢、或想先探索性向學生,有多元發展空間是好事,但在台灣牽扯到升學,容易變質,尤其醫學、牙醫等熱門科系應管制,例如若去當牙醫助理,能否就轉入牙醫系?未來應好好把關。
「為何先就業,就能享有特設的升學優惠?」台大教務長郭鴻基提醒教育部防弊,避免成為優勢階級檯面下運作的升學捷徑,例如學生到親人的公司上班,根本沒做事,將來就可免試升學。建議各校招生只能外加名額,不能排擠到一般學生;且特設的升學或轉系管道,一定要公平、讓大學設合適甄選門檻,寧缺勿濫,以免進台大念不了,愛之反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