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就算公有地占大多數,公辦都市更新還是寸步難行。學者與房產業者分析有三大原因,分別是少部分私人土地難整合、協商分回喬不攏及各公家單位各吹一把號!
政府不沾鍋 民間不敢碰
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直言,公辦都更案進度緩慢主因,除當時背景碰上「文林苑事件」外,還有一個難解問題,就是政府各部門地主協商分回比例喬不攏。
他指出,雖然公辦都更案中公部門單位持有土地比例相對高,但是台灣不是只有一個公單位,各個公單位對於都更案規劃、分回比例,甚至使用方式等都有歧見;光是跨部會協商就浪費許多時間,當然也拖慢公辦都更案腳步。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分析,相對於民辦都更,公辦都更實施者是中央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也有部分透過徵求民間實施者方式進行;但是公辦都更案並非全都是公有地,還是有少部分私人土地,這也是最難處理的部分。
他點出,對於地主整合、協調工作,政府通常扮演不沾鍋的角色,希望投資人自己搞定,「公權力不敢碰、民間怎敢碰」!就算位置好、計畫佳的精華區土地,建商也只能觀望。
信義全球資產經理王維宏表示,在台灣面臨屋齡逐漸老化且天災頻傳的情況下,不管是單純或複雜產權的都更案,不管是民辦或是公辦都更案,政府都應該全力支持,不然怎讓幾十萬戶老危宅更新耐震。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