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研所與大同大學合作打造「輕便型機械手臂」,讓橋梁體檢更省時方便。(圖/運研所提供)
記者賴文萱/台北報導
幫橋梁作體檢,有更輕巧、更簡便的工具!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與大同大學共同合作,針對易遭水份侵蝕且檢測難度頗高的跨河橋梁發揮創意,以機器手臂代替真人的概念,成功打造輕巧、方便且有效的橋梁檢測工具,讓人員能更安全、快速的完成橋梁體檢。
橋梁安全直接影響民眾通行安全,因此,需要定期檢測,適時維修,才能維持正常功能。台灣道路橋梁將近3萬座,一般檢測橋梁時,工程人員需像蜘蛛人般攀上爬下,不僅危險且費時,遇到高橋墩或跨河橋梁時,雖可利用橋梁檢測車、高空作業車或無人飛行載具等工具輔助,但遇到地勢低漥地區或感潮河段的橋梁時,由於梁底與水面的空間狹小,且流速及深度難以掌握,人員、機具並不容易進入檢測,加以此類橋梁的主體結構經常與水及空氣反覆接觸,安全風險較高,因此對橋梁管理單位而言,如何安全有效的完成檢測,一直是個傷腦筋的問題。
為了協助橋梁管理單位檢測前述橋梁,運研所去年與大同大學跨域研究團隊合作,結合機械、設計、電機領域專才,以機器手臂代替真人的概念,整合伸縮臂桿、遙控馬達、主動光源、電玩搖桿及智慧型手機,成功開發出輕巧且簡便的機械手臂。
▲輕便型機械手臂可安裝在小客車車頂。(圖/運研所提供)
該手臂由多根可折疊的伸縮臂桿組成,適合安裝在一般小型客車頂架。經實測,已能夠穩定伸展至橋梁下方拍攝梁底影像並立即回傳,讓檢測人員可於橋上觀察梁底狀況,不需花費大量時間攀爬下橋、搭乘船艇或穿著防水裝備緩慢趨近,即可在安全環境下,快速簡易地完成近距離梁底檢測。
機械手臂除可應用在檢測橋梁外,也適用於檢測擋土牆路基及港灣構造底部之安全狀況,深具發展潛力。運研所未來也將持續增進該手臂的適用範圍、穩定性及運作效率,盼能擴大適用領域。
報導來源:ETNEWS新聞雲【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