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創造逾2萬個高階藍領就業機會
記者黃佩君/專訪
政府積極推動離岸風電產業發展,不僅丹麥、德國等外商雲集,台灣大廠及產業鏈也加入,是台灣多年來再度見到「兆元級」投資產業機會。面對外界種種質疑,經濟部長沈榮津首次接受專訪暢談發展離岸風電的決定關鍵,他強調,台灣離岸風電發展初期的「躉購費率」,跟國際價格差不多,更遠低於鄰近的日本,對電價影響,絕對是在合理且可負擔範圍;且離岸風電將成為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可創造逾兩萬個高階藍領就業機會,還能為蘋果供應鏈等擴大投資提供穩定綠電供應,更可減少空污及提高能源自主。
問:發展離岸風電是冒險嗎?能帶動本土產業新機會嗎?
答:離岸風電雖然是一個新產業,但台灣並非沒有類似經驗。我三十年前剛到經濟部時,看到電機產業沒有練兵機會,就建議從台電發輸配售四大範疇計畫開始,去盤點器材、規格、標準等,是否讓台廠有參與機會;因當時經長趙耀東支持,那波電力發展就將很多機會留在台灣。
那時候打下的基礎,也讓我們現在有機會去參與離岸風電等新的產業鏈;例如台灣電線電纜產業可從最小的二十五kV、到超高壓的三四五kV,都能國產化,無論升壓或降壓變壓器,台灣也能自己做。
離岸風電是新產業、也是新機會,這跟早期台電的經驗很像,也可參考同樣模式來推動;當時估計有三GW的裝置容量,以每組五MW的容量計算,台灣的機組就有六百套,已具備經濟規模條件,這樣既可穩定供電又能建立新產業,這種機會當然要掌握。
躉購電價有保障 外商捨中日來台
問:離岸風場遴選五月初就要公布,產業鏈上有具體成果嗎?
答:台灣有亞洲最好的離岸風場,這個是我們的天然優勢,更重要的是政府再生能源政策目標已經很清楚,經濟規模又足夠,加上合理的躉購電價保障,國際開發商就願意投資,把技術與資金帶到台灣來;大家可以清楚看到,這個月遴選決定開發商後,整個產業投資就會開始非常「有感」的發動。
我有問過外商為什麼不去日本、中國,就選擇台灣?外商回答的就是這些理由。外界很關注、甚至質疑躉購電價過高,但這是以偏概全,政府很明確跟外商說,以後會降價,他們也很清楚,當條件及發展成熟以後,收購費率當然應該要下降。
台灣展現出高度決心要發展離岸風電、且可達到經濟規模。政府把二○二五年的目標從三GW提高到五.五GW以後,以單機九MW來計算,二○二○年開始就有每年一百支的穩定經濟規模,這是非常重要的投資誘因;日本看到現在外商都來台灣,已經感到很緊張、搶著要做了,但台灣要搶到第一,才有機會當亞洲的樞紐,第二就會很辛苦。
外商來了後,也要配合我們的遊戲規則,帶進技術、財務關聯,也得承諾與國內產業關聯,現已看到國際大廠積極提出如何與台灣業者做鏈結;沃旭、CIP、北陸、達德、麥格理及EnBW,幾乎國際有名的都來了、沒有一家缺席。
外商帶進產業鏈 可蛻變國際艦隊
開發商也將製造風機的系統廠商帶過來,包括西門子歌美颯、MHI Vestas(三菱重工維特斯)、日立、GE等,有實力的都來了,產業鏈已完整形成;當開發商結合系統商,系統商再結合「國家隊」,台灣的機會就來了,例如中鋼就帶領業者組成Wind Team專攻風機製造,台船組成Marine Team專攻海事工程。
現在已有二十一家國內業者進入四大系統商供應鏈體系,西門子歌美颯跟MHI Vestas也決定把亞洲營運總部或區域據點放在台灣,未來台廠將可藉此進入大廠供應鏈,從國家隊變成國際艦隊!
而風機基座的水下基礎系統部分,需要很多鋼材,也是台灣最早切入國產化的一塊。包括世紀鋼在台北港、中鋼在興達港、台塑重工也預計在麥寮港投資水下基礎;海纜方面,大亞在台中港的產業園區設置海纜製造廠;在海事工程上,台船跟比利時的Geosea籌組台船環海公司,聯合國內三十五家業者,共同承攬風場的開發施工業務。
問:收購電價過高,會影響民生及工業電價嗎?
答:我們所定的躉購費率,跟國際價格差不多,更遠低於鄰近的日本。台灣躉購費率每度大概是五.八台幣,德國在發展前十二年費率是五.一一元,英國平均履約價格是五.七二元,日本高達九.八元!台灣的價格是合理的。
很多人誤拿荷蘭每度低到二.六元的競標價對比,但那是有條件的。荷蘭已有十五年開發經驗,包括產業鏈、基礎建設都到位,廠商也不用環評等程序,是政府都規劃好了;但台灣還在起步階段,廠商要去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環評,基礎設施也剛開始,開發商要付出相當大的成本。
台灣也並非全都躉購,而是雙軌制的。透過三.五GW躉購來建立產業鏈,也以二GW競標來掌握離岸風電的成本價格,做為檢討躉購價格的依據,取得平衡;最近陸域風力躉購電價已降到每度二.八元,嘉義鹽灘地太陽能競標也是每度二.六元,已與平均電價差不多。印證只要給台灣時間,當產業發展起來以後,電價就會符合市場需求;我們有信心會比歐洲還短,這是可預期的。
台灣目前工業電價是亞鄰國家最低的,每度才二.七六元,根據二○一六年資料,中國是三.三元、韓國是三元,日本五.一元;台灣電價相對低,離岸風力對電價有影響,但絕對是在合理且可以負擔範圍。
台灣綠電占20% 碳足跡有助競爭
且推動離岸風電以後,台灣綠電佔了二十%,對國際形象及產業的碳足跡要求等都有幫助,若等到國際供應鏈都要求時再做,就來不及了!我們就是先幫台廠的蘋果供應鏈等打底,讓他們有條件在國際上競爭。
問:離岸風電發展後,對經濟及就業有何效益?
答:離岸風電建立一MW裝置容量就得投入一.七五億台幣,五.五GW就要投資九六二五億元,是台灣下個兆元級產業!未來將台灣相關產業帶起來,包括風機、水下基礎、海事工程、海底電纜等,就能創造一二一八億產值,營運二十年,將可創造七千億元的運維產值。
離岸風電可創造逾兩萬個就業機會,都是高薪的藍領就業;且離岸風電很多聚落都在中南部,基礎建設在台中港、興達港、彰化漁港,區域發展非常均衡,讓年輕人在家鄉也能有更多優質高薪的就業機會。
離岸風電也可減少空污及提高能源自主。離岸風電在秋冬季節可替代火力發電,對減少空污排放有幫助;到二○二五年離岸風電發電量可達一九八億度,相當於五四○萬戶家庭年用電量,年減碳量一一八五萬噸,相當於二.六萬座大安森林公園。
台灣能源有九十八%依賴進口,包括煤跟天然氣,無論在價格波動或安全上,自主性都不夠高;離岸風電不需要輸入燃料,完全取自於台灣自己的風能,絕對是提高能源自主、降低進口能源供應風險的必要方式。
沈榮津檔案
現職:經濟部部長
經歷:經濟部政務及常務次長、工業局長、加工出口處處長、中部辦公室主任、工業局副局長、經濟部主任秘書
學歷:台北工專電機工程科、台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
-
經濟部長沈榮津。(記者王藝菘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