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8
記者吳書緯/報導
從台大正門沿著椰林大道直行100公尺,第一個路口右轉不久就會看到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的入口,其中櫃子裡收藏了各種植物標本、抽屜放了實驗器材、牆上的黑板繪著植物構造,彷彿不小心闖進了植物研究室,踏入此空間,也代表了來到台灣植物在本地研究的起點。
本身就是植物學家的館長胡哲明教授介紹,植物標本館成立於1929年,起初隸屬台北帝國大學的理農學部,經過無數學者的辛勤採集與國外學術機構交換標本,目前有28萬份植物標本,展出的僅是滄海一粟,大多數的標本都收藏於2樓的庫房。
除了台灣的植物標本,當時為配合殖民政府的南進政策,館藏也有許多東南亞與太平洋島嶼的植物標本,早年標本館只針對教學研究,近10年來開始對公眾開放,讓一般人認識植物學以及研究成果。
館內展示了在日常生活中植物應用的範例成品,並透過有趣的設計讓大小朋友在揭曉植物名稱前,可以先猜看看植物如何應用在生活中;導覽志工也準備了各式植物教材,滿足小朋友豐富的求知慾。
標本館還有戶外展示區,分為台北濕地植物區、日治時期庭園暨低海拔植物區,上百年前,台北可是一大片的沼澤與濕地,因為開發才變成現在的都市叢林,踏進台北濕地植物區,能感受數百年前台北原始自然環境;另一側,建於日治時期的溫室仍然在使用,透過玻璃能看到各種蕨類正在培育中。
DATA
(02)3366-2463。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室內展示室10:00~12:00、13:00~16:00,週二及國定假日休館;戶外展示區全日開放。免費入場。FB︰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 TAI Herbarium
再逛校園 磯永吉小屋
沿著台大椰林大道走到圖書館前,再稍向右走幾步路便到舟山路,此時視野會從學院轉變為阡陌良田,台大至今在校總區仍有數公頃的試驗農場,順著其中一條小路走到磯永吉小屋,落成於1925年,前身是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後來成為台北帝大與台大的校舍,也是「蓬萊米之父」磯永吉博士與弟子進行農作物栽培、改良與研究的場所,我們現在每天吃的白飯,說是從這裡誕生的也不為過,小屋內展示了台灣稻米的歷史,以及復原了當年的實驗室。
DATA
(02)3366-4789。台北市大安區基隆路四段42巷。09:30~12:00、14:00~16:30,週三、六、日開放,其他時間休館。免費入場。官網︰磯永吉小屋 http://iso-house.agron.ntu.edu.tw/
-
戶外展示區的台北濕地植物區種植風箱樹、穗花棋盤腳等本應在台北盆地棲息,卻已在野外消失的植物,重現過去的情景。(記者陳宇睿/攝影)
-
台大試驗農場旁的磯永吉小屋,為台灣現存最早的木造學校建築之一。(記者陳宇睿/攝影)
-
民族植物區:植物互動裝置。過去放期刊的書架設計成互動裝置,外側貼著各種植物照,看解答前可先猜是什麼植物及如何運用於生活中。(記者陳宇睿/攝影)
-
特展區:台灣原生植物標本。展示3件過去所採集的植物,在台灣野外均已滅絕,提醒著人們台灣百年來的自然環境受到嚴重的破壞。(記者陳宇睿/攝影)
-
台灣大學植物標本館收藏了各種植物標本,透過標本認識植物以及台灣的生態環境。(記者陳宇睿/攝影)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