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 #新北 #自由時報
2019-05-06
〔記者賴筱桐/新北報導〕為彰顯淡水重建街歷史街區特色,淡水街道文化促進會與淡江大學建築系師生共組團隊,參與「新北市社區規劃師計畫」,盤點閒置角落,透過「針灸式」(規模小、單點式)的環境改善,一至三月間整理多處巷弄空間,化髒亂點為休憩點,營造高齡友善角落,打造系統性的文化地景生活街區。
髒亂點變身休憩點
新北市城鄉發展局長黃一平表示,淡水重建街是淡水最早的漢人商業街,近年因都市發展,轉變為生活及居住為主的街區。
小角落改造小花圃
為延續人文歷史,淡水街道文化促進會與淡江大學建築系師生共組團隊,藉由社區規劃師提案,獲得二十萬元補助,今年一月起舉辦多場工作坊,學生志工與居民共同捲起袖子,從清理垃圾開始做起,把陡峭狹窄的坡地路徑(當地人俗稱險路)的髒亂點,整理為可以眺望觀音山的休憩點,並在高低起伏的巷弄設置木製座椅,營造適合長者休憩的區域,另外有多處小角落改造為小花圃。
黃一平表示,「針灸式」的環境改善,雖然屬於小規模、單一地點的改造,但累積後就能從「點」擴大成「線」與「面」,以淡水重建街為例,串聯成富有人文特色的街道,滿足高齡者的使用需求,每個實作點雖然規模不大,卻能營造符合在地居民需要的空間與環境。
彰顯淡水重建街歷史街區特色,淡水街道文化促進會與淡江大學建築系師生透過「針灸式」的環境改善,營造高齡友善空間。(城鄉局提供)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