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籠中元祭迎斗燈繞行市區。(記者林欣漢攝)
〔記者林欣漢/基隆報導〕雞籠中元祭今天下午進行斗燈遊行,展示各宗親會百餘年的歷史,精雕細啄的手工斗燈令人嘆為觀止,明天晚上重頭戲放水燈遊行,基隆市區自下午5點30分起全面交通管制,市區除中正路連接東岸高架橋段,以及中山一路連接西岸高架橋通往國道一號高速公路可通行車輛外,其餘道路禁止車輛進入。
雞籠中元祭邁入163年,文化局指出,每年固定在農曆7月13日下午迎斗燈,各姓宗親會將斗燈迎入慶安宮,木斗內盛裝白米,斗燈上有古銅鏡、古劍、小秤、剪刀、尺、紙製小紅傘蓋、涼傘、小燈盞等,各有其吉祥和祝福用意,安奉3天後再迎回,有為各姓宗親延年益壽祈福的意涵。
斗燈遊行今天下午近2時許起跑,儘管天公不作美降下滂沱大雨,各姓氏宗親依照傳統沿街敲鑼打鼓,展示造型精緻優美的斗燈,遊行隊伍綿延1公里多,熱鬧非常。
明晚放水燈遊行,市區自下午5點30分起交管至深夜11點,除了中正路連接東岸高架橋及中山一、二路連接西岸高架橋通往中山高速公路雙向不管制,照常通行,其餘路段所有車種禁止進出,提醒民眾及早因應。
放水燈是各姓宗親用竹條與紙紮成類似宗祠的水燈頭做前導,同時有各式設計精緻的燈籠燈車、陣頭參加遊行,各姓爭奇鬥艷,以主普姓為首,依序排列遶境市區遊行後,各水燈頭於望海巷集合,誦經後從海邊逐一推入海中,意在邀請水上孤魂回陽間接受供奉,傳說水燈頭漂越遠,引渡孤魂越多,該姓氏子孫就越興旺。
今年放水燈遊行開場演出,邀請到台灣第一位進入太陽劇團的舞者張逸軍編創,整合基隆在地表演團隊參與演出,從百福地區聚樂社的北管演奏、中正國中藝鈴隊、慾望劇團等,橫跨10歲到80歲三個世代的大型舞劇。
午夜於望海巷海濱放水燈,也將首度結合藝文演出,由「特技空間」以特技體操呈現極致的動態藝術、「御鼓坊」結合鼓樂與現代音樂,為放水燈揭開序幕。
-
各姓氏宗親參加迎斗燈遊行。(記者林欣漢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