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青農生產合作社 服務桃竹苗
〔記者黃美珠/關西報導〕搶救農業缺工,把水稻「小地主大佃農」中廣泛利用機械耕作的方法延伸到其他農作現場去,農委會正積極要在全台輔導成立七個機械代耕團隊,上個月在桃園率先成立了第一個「有限責任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鎖定桃竹苗的茶葉、雜糧、葉菜類農戶提供大型機械代耕的農事服務。
昨天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到關西的茶園了解各項機械如何運作及其好處,還親自示範,證明大型採茶機可以順利在桃竹苗台地上的茶園內正常運作。根據農委會輔導處的資料顯示,六分地的茶園若以人力修剪需要四個人工作三天,以乘坐式農機修剪則僅需兩個人工作四小時;至於茶葉採收手持機械兩人一天採收量為三千五百台斤,乘坐式農機採收量則為九千台斤,不僅大幅提升效率,也節省人力成本。
農委會推廣 今年將再成立6團隊
農委會輔導處表示,除了在桃園成立跨產業農機工班,也計畫在今年陸續再針對雲林美生菜(萵苣)、彰化高麗菜、嘉義食用玉米、台南文旦柚、高屏鳳梨、屏東洋蔥六項農作成立農機代耕團,用人機合作團隊逐步調整產業結構,降低農業勞動力需求。
新竹縣長邱鏡淳應邀到場,他當場爭取農委會補助山坡地農用水的給水、儲水設備,也說到新竹縣用農委會之前推動的「農業耕新團」來因應季節性缺工問題,如去年在橫山地區農會成立第一個農業耕新團,招募廿三名農耕士投入一般技術性的農事;今年橫山農會續辦且增加團員到卅人,另又計畫在峨眉鄉農會成立第二個農業耕新團。
現在縣府農業處也計畫鼓勵境內的青農共同結合形成經濟事業體,讓新竹縣青年農民聯誼會的組織再上一層樓,改以農企業或合作社的型態,好讓農業有更好的發揮。
-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前坐者)昨天親自示範,證明大型採茶機械可以順利在桃竹苗台地上的茶園內正常運作。(記者黃美珠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