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世界上不再有梅花鹿,那我們會變得怎樣?(資料照)
2018-08-24 06:59
[記者黃美珠/竹縣報導]看過梅花鹿嗎?如果這世界上不再有梅花鹿,那我們會變得怎樣?台灣原生植物保育協會常務監事陳世揚在一場替台灣原生植物保種的校園種子教師培訓活動上這樣詢問學員們,大家面面相覷,沒有人說得出會怎樣,最普遍的反應:就是一種動物不見了,非常可惜!
陳世揚說,這不是可惜而已的事情!是攸關人類生死的問題!
他說,天花曾是18世紀的黑死病,疫苗卻來自於牛!如果牛在地球上消失了,天花這病不就沒得救了?同樣的,梅花鹿有沒有可能也是某種人類社會致命傳染病的疫苗來源?
陳世揚進一步說,一個物種就是一個基因!我們的教育總是告訴大家一個物種的瀕危是我們生態環境的大浩劫,但這說法距離個人太遠,很難讓人有共鳴。
但如果讓人意識到,一個物種的消失很可能攸關人類某種救命關鍵要素的滅失,這樣大家就會比較有感:要保育地球上的每一個物種。
陳世揚說,植物是所有生物的根本,特別是原生種的植物,它存在於某個地區不是透過人類刻意或無意的引進,而是自然慢慢演化而來,因而最能適應當地的環境和氣候等挑戰,能養活的動物物種也就越多,這也是該協會要特別強調保育台灣原生種植物的原因。
所以該協會積極推動校園諾亞方舟計畫,連8年在全台各縣市舉辦教師研習,透過這些種子教師,指導學校如何把台灣「種」帶入校園內,營造適當的棲地。
再透過教案和家長志工團的支援,讓每個人都有打造「都市叢林」的概念和能力,讓因都市開發而被破壞掉的多樣生物環境能重新恢復。
日前他們就在新竹縣政府環保局連辦2天這樣的研習活動,有學員不惜凌晨4點多摸黑搭車從台南來上課。
前農委會林務局技正陳超仁說,台灣得天獨厚,擁有很多基因資源,用已鑑定出種名的除以台灣的土地面積,發現台灣每單位平方公里就有1.4個物種存在,足足是很多人誇讚、擁有豐富天然生態資源的紐西蘭每單位平方公里0.2個物種的7倍!
台灣陸域土地雖只佔全球的萬分之2.5,但是物種數量卻達全球的2.5%,是所有國家平均值的100倍。而台灣海域更是平均值的400倍,種數可達全球總數的1/10,值得國人驕傲和珍惜。
不過陳超仁也提醒,從台灣現況看,人越多的地方就是生物物種最多的地方,但也因都市開發而被破壞嚴重。
他說,我國雖然沿著中央山脈從北到南劃出了保育廊道,可是經由調查發現,竟然有51%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是生存在前述保護區外。
因此林務局今年4月啟動「國土綠網」的建置,準備以4年時間跨部會合作構建這道綠網,更積極地保護台灣原生物種、以及其棲地。進而保護到前述生存在保護區外的保育物種。而「校園諾亞方舟」就是這個國土綠網的縮影。
如果每1個學校就是1個綠色的網絡,校際之間透過圳路、行道樹、公園串連,就能形成前述的「國土綠網」,有助生物多樣性的保育,自然也就有助保留下台灣豐富的基因資源。
此外,陳世揚也說,該協會正準備把位於新竹縣中正空氣品質淨化區內的「國際環境教育園區」打造成為台灣原生植物的保種基地。
他們將於10月28日發動志工在基地內栽種:海濱、誘鳥、寄主與蜜源區、香草、民俗等6大類的台灣原生種植物。有志之士想一起努力的,可以02)28801029聯絡該協會,大家一起來找回台灣生態王國的美譽。
相關影音
-
台灣原生植物保育協會常務監事陳世揚(右)用自家營造成功的棲地環境,讓人見識到即使在台北市,也可以住得很像在叢林。(記者黃美珠攝)
-
台灣原生植物保育協會常務監事陳世揚說,只要植物先保種,搭配棲地營造得宜,各種讓人驚喜的動物就會翩然出現,帶給人驚喜。(記者黃美珠攝)
-
台灣原生植物保育協會常務監事陳世揚(右)用自家營造成功的棲地環境,讓人見識到即使在台北市,也可以住得很像在叢林。(記者黃美珠攝)
-
台灣原生植物保育協會在全台各縣市推動校園諾亞方舟的保種計畫,日前在新竹縣就舉辦有志教師研習活動。(記者黃美珠攝)
-
前林務局技正陳超仁說,我國從4月份開始啟動建置「國土綠網」中。(記者黃美珠攝)
-
前林務局技正陳超仁說,雖然國家沿著中央山脈及其周邊劃設有保育廊道,但卻有高達51%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生存在前述保護區外,值得留意。(記者黃美珠攝)
-
前林務局技正陳超仁說,我國從4月份開始啟動建置「國土綠網」中。(記者黃美珠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