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7
記者陳梅英/專訪
國發會日前發布最新人口推估報告,顯示最快三年後台灣人口開始負成長,比兩年前的預估還要提早兩年。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指出,少子化、高齡化造成人口結構巨變是大家共同面臨的課題,行政部門去年已提出「生生不息」、「均衡台灣」兩大計畫,以「養育」取代「生育」,並設定最適合人口兩千萬人為目標,國發會也將明年定為地方創生元年,鼓勵青年返鄉、退休人士創業;另即將完成預告的新經濟移民法草案,並不是引進基層勞力密集工,而是補足業界欠缺的中階技術人力,若不補足這一塊,產業鏈無法完整,將不利台灣產業長期發展。
政府資源分配 將重新盤點整合
問:台灣人口危機加快,政府有何因應之道?
答:國發會在八月底發布二○一八年至二○六五年的最新人口推估報告,在長期趨勢上,與上一次推估沒有太大差異,但人口負成長的時間點提前兩年,台灣最快在二○二一年就會出現人口負成長,這是因生育率不斷降低緣故,尤其今年前七月幼兒出生數與去年同期比又少五千八百人,情況越來越嚴峻,我們必須要預見危機,及早提出因應對策。
從院長賴清德上任以來,已意識到少子化問題嚴重性,去年陸續推出「生生不息」與「均衡台灣」兩計畫,只是政策發酵需要時間,不可能馬上有效果。
人口結構的巨變不光是政府部門的問題,更是每個人切身會面臨到的衝擊。日本因高齡化問題嚴重,安倍政府除積極開放移民、移工,近日接受專訪也表示,計劃在未來三年,大力推動勞動與社會福利制度改革,以促成終身不退休、終身活躍的社會;日本政府將討論退休年齡提高至六十五歲以上,並延後到七十歲以上才開始領年金等措施。
台灣也應該正視此問題,因應少子女化及高齡化,政府資源分配應重新盤點及整合,對於商業模式或市場導向改變等,都必須著手掌握機會、迎接挑戰;院長賴清德日前已指示國發會,針對退休年齡延至六十五歲以後收集資料並展開研議。
另外,現在馬上就需預做準備的是數位經濟下對人力、生活形態的衝擊與影響。AI(人工智慧)崛起,哪些人工作被取代?新的工作機會被創造?未來二十到三十年到底需要哪些人才?現在就得未雨綢繆;教育方法與模式應重新規劃與調整,廣達總裁林百里就提及,愛沙尼亞小學已經開始學習寫程式,相關邏輯思維必須從小扎根。
儘管機器人可取代許多人力,遠距醫療或電子處方箋等將改變未來醫療形態,但我們並不想面對冷冰冰的機器,還是需要能讓人溫暖的照護人員及物理治療師。
台灣面臨課題還包括國土空間的規劃,應該有高度戰略性,不光只是從土地利用,如工業區、商業區去劃分,更應思考人口高度集中北部問題,這也是我們提出地方創生的原因之一。
地方創生 鼓勵青年、退休者返鄉創業
問:相較過去社區總體營造等計畫,地方創生計畫有何不同?
答:過去政府陸續推出社區總體營造,或是青年、青農返鄉計畫,不能說沒有成果,但都是「點」、不夠全面,也缺乏「永續性」,關鍵就在於沒有產業,以至於無法維持生計、留不住人。
國發會將提出五大創新做法,也可說是射出五支箭,結合產官學研與地方人士,把每個地方獨有的DNA找出來,進一步凝聚社區總體意識,發展有特色的地方產業,讓年輕人不必離鄉背井,甚至退休者也可以返鄉,再創第二春。
這五大創新做法包括鼓勵企業返鄉投資取代政府補助、新科技導入、相同計畫整合、地方與產官學研聯手,最後是品牌建立。
在鼓勵企業返鄉投資上,因過去政府補助總是斷斷續續,核銷完就結束、無法永續,若能有企業參與投資,就能利害與共,國發基金也可匡列經費共同投資,促成公民合作;目前已與幾大工商團體負責人談過,他們也都支持,初期將會找幾個示範點,先把觀念傳遞出去。
至於有人倡議採納日本故鄉稅的做法,企業可指定稅捐到地方;基於台灣稅制與日本不同,財政部認為不宜完全移植,但不排除研議適合台灣的誘因機制。
另新科技導入對年輕人來說相當重要,年輕人離不開網路,除了硬體更重視軟體,利用電子商務就可以把商品銷售到全世界;也因此,品牌建立、行銷模式都要花心力。
最重要的是要靠地方找出自己專屬特色,比如正在松山文創園區展出的「二○一八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計畫成果聯合特展,就可看到官田菱角殼找到新生命,變成菱角炭,再生循環利用;新竹湖口木酢液沐浴乳、老街都很有特色。重點是不要模仿,希望地方找到新的活力,不僅地方創生、也能均衡台灣。
投資移民須創造就業、投資重點產業
問:新經濟移民法即將完成預告,有哪些會修正?
答:台灣勞動人口在二○一五年達到高峰後開始往下,人口紅利最快在二○二七年消失,為了維持台灣競爭力,且「催生」緩不濟急下,必須正視移民這個議題,改善過去對移民不友善的態度。
新經濟移民法並不是引進基層勞力密集工,而是補足業界欠缺的中階技術人力,若不補足這一塊,產業鏈無法完整,不利台灣產業長期的發展。
新經濟移民法原本規劃四大對象,包括外國專業人才、外國中階技術人力、海外國人及投資移民。預告時,基於金管會、中央銀行等部會反映資金分流管理有難度與台灣並不欠缺投資管道,最後未將投資移民納入;但我們並沒有刪除投資移民,目前投資移民相關辦法主要在入出國移民法及就業服務法內。
工商團體曾多次反映,台灣需要更開放的投資移民政策,目前國發會正評估中,不排除再度納入,畢竟新經濟移民法重點並非吸引投資,而是要解決人口、人力問題,吸引外國人成為台灣國民才是我們的目標。
但我要強調的是,若要放寬投資移民投資標的不限於公債,必須符合兩大原則,第一是要創造就業機會,第二是投資項目要符合國家重點產業。不希望開放投資移民進來藉機炒房。
總量管制中階移民 降低就業衝擊
問:如何兼顧開放經濟移民與國人就業?
答:首度開放的中階技術人力,包括具中階技術工作能力的高中職僑外生、在台工作超過六年的藍領外勞及直接開放三大類;前兩項先行,最後一項定有日出條款。
在不影響國人就業機會及不拉低平均薪資的前提下,將維持受僱員工平均總薪資的第七十分位設計,也就是產業中階技術人力須達四萬一三九三元、中階社福人力須達三萬一六九六元,無論是僑外高中職生或在台工作滿六年外勞都一視同仁;另將訂定總量管制及產業別配額,減少對國內勞動市場衝擊。
雖然有產業界認為這麼高的薪資門檻最後恐是「用不到」,這就取決於產業界意願,到底他缺少的是哪一類人才?若真有需求、一定用得到。
國發會從八月六日展開新經濟移民法草案預告,迄今已舉辦四場座談會,有一四二人次出席、收集上百則意見;初步來看,草案共識性很強,真正爭議的議題不多,有些文字要微調,務求簡單容易理解。
-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小檔案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