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前中坐者)今天替大家示範,證實大型採茶機械可以順利在桃竹苗台地上的茶園內正常行走。(記者黃美珠攝)
[記者黃美珠/關西報導]搶救農業缺工,把水稻「小地主大佃農」中廣泛利用機械耕作的方法延伸到其他農作現場去,農委會正積極要在全台輔導成立7個機械代耕團隊,上個月在桃園率先成立了第1個「有限責任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鎖定桃竹苗的茶葉、雜糧、葉菜類農戶提供大型機械代耕的農事服務。今天下午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到關西的茶園了解各項機械如何運作及其好處,還親自示範,證明大型採茶機可以順利在桃竹苗台地上的茶園內正常行走。
其實農委會輔導處原是要請林聰賢示範:如何利用「乘坐式動力採剪機」採茶的。因為根據該處的資料顯示,6分地的茶園若以人力修剪需要4個人工作3天,以乘坐式農機修剪則僅需2個人工作4小時。
至於茶葉採收手持機械2人1天採收量為3500台斤,乘坐式農機採收量則為9000台斤,從前述數據看來,都比傳統經營方式大幅提昇操作效率,也節省人力成本。
但因示範現場的茶園早經修剪過,以致於林聰賢全副武裝上陣來回繞了1趟,後面拖曳的袋子裡面卻空空的看不到茶菁,事實上採剪機根本無用武之地。不過也讓大家開了眼界,確認這樣大型的農業機具只要茶樹修剪高度得宜且整齊,真的可以省下很多傳統人力,改採機械式作業採收。
農委會輔導處表示,除了桃園成立前述的跨產業農機工班,他們也計畫在今年陸續再針對雲林美生菜(萵苣)、彰化高麗菜、嘉義食用玉米、台南文旦柚、高屏鳳梨、屏東洋蔥6項農作成立農機代耕團,用人機合作團隊逐步調整產業結構,降低農業勞動力需求。
新竹縣長邱鏡淳應邀到場,他當場爭取農委會補助山坡地農用水的給水、儲水設備,也說新竹縣用農委會之前推動的「農業耕新團」來因應季節性缺工問題,這個跟前述的機械代耕不太一樣,主要是農業人力的派遣。
新竹縣去年在橫山地區農會成立第1個農業耕新團,招募23名農耕士投入一般技術性的農事。去年7月到今年4月底,各鄉鎮配合派工的農會,總計申請派工有5323天,實際派工達4545天。
今年橫山農會續辦且增加團員到30人,另又計畫在峨眉鄉農會成立第2個農業耕新團,配合派工單位為竹東地區農會、北埔鄉農會及寶山鄉農會。從3月到4月底止,各鄉鎮配合派工農會總計申請派工997.5天,實際派工達920.5天。
現在縣府農業處也計畫鼓勵境內的青農共同結合形成經濟事業體,讓新竹縣青年農民聯誼會的組織再上1層樓,改以農企業或合作社的型態,好讓整個農業可以有更好的發揮。
相關影音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戴黃色帽者左)試乘「乘坐式動力採剪機」體驗採茶,但沒想到採了1圈,後面的袋子卻空空如也,原來他體驗的是「試乘」採茶機而已。(記者黃美珠攝)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今天下午在關西試乘「乘坐式動力採剪機」體驗採茶,但沒想到採了1圈,後面的袋子卻空空如也,原來他體驗的是「試乘」採茶機而已。(記者黃美珠攝)
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成員(左)向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右3)、新竹縣長邱鏡淳(右2)介紹他們可以代耕的相關機械。(記者黃美珠攝)
農委會希望推動人機合作,讓農機代耕進入農業的作業現場,解決目前我國農業缺工的問題。(記者黃美珠攝)
農委會上個月在桃園率先輔導成立「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成立農機代耕團,鎖定桃竹苗區的茶葉、蔬菜、以及雜糧提供機械化的農事服務,以取代傳統人力執行,解決農業缺工現況。(記者黃美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