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大雨期間,靜宁大學門口不再出現黃泥水,表示台中市水利局治水成效顯著。(記者歐素美攝)
2018-08-26 16:08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近日受熱帶性低氣壓影響,經常出現短時強降雨,台中市幸運未傳出重大災情,一改部分地區「逢雨必淹」情形,外界認為市府治水策略奏效;水利局表示,近年市府努力打造「韌性城市」及「海綿城市」,改善多處淹水點,如沙鹿火車站、靜宜大學周邊、大里美群路及太平光興隆地區等地,這次都通過體檢未淹水。
受西南季風影響,最近台中常降下時雨量50毫米以上的強降雨,在在考驗都市的治水成效;市長林佳龍今天出席活動時指出,水利工程必須強調「與水共生」,需善加利用透水鋪面、滯洪池、雨水下水道、防洪截流、抽水站及水資源中心等方式,增加城市的韌性,讓大雨來時,減少地面逕流的流量與速度,才能將台中打造成為海綿城市。
水利局表示,道路的排水系統原為行車安全所設計,以快速將路面積水排除為目標,但若降雨超過排水系統負荷,水仍有可能在路面漫流。由於排水設施有其極限,因此,市府4年內廣設滯洪池,增加42萬噸滯洪量,全市滯洪量達到157萬噸,可減少淹水面積達1432公頃,並增強各區域排洪能力,以滯洪和排洪雙管齊下,加速退水,以「不怕水淹」的概念持續打造「韌性城市」。
水利局指出,過去因強降雨,雨水沖刷邊坡土壤,導致台灣大道容易出現黃沙漫流的現象,經水利局積極在大肚山上施做水土保持工程與滯洪池,本月13日下午台中市各地降下大雨,僅造成台灣大道台中榮總附近短暫積水,但氣象局大雅測站顯示當日時雨量達73毫米,已超過水利署一級淹水警戒值,且當地周邊側溝太少,排水不及造成積水,未來將進行加強,但相較過去黃沙漫流的現象,已有顯著改善。
太平區興隆地區長年受水患之苦,但民房林立,排水渠道不易拓寛,林市長上任後積極爭取規劃,向國防部無償商借光隆營區部分土地,興闢480公尺分洪道及容量4.75萬噸的滯洪池,率先完工的分洪道在105年7月尼伯特颱風來襲時即發揮效用,而在滯洪池完成後,也陸續通過106年6月豪大雨與近日豪雨的考驗,周邊未再有淹水情形; 13日下午大里區突然降下時雨量85公厘的強降雨,超過水利署一級淹水警戒值,過去容易淹水的大里美群路及中興路也未傳出災情,顯示治水工程已見成效。
此外,近年頗受市民歡迎的綠川、柳川整治,也逐漸通過豪雨的考驗,兩川在大雨期間發揮正常排洪功能,大水退去時,經過簡易清理,河道即恢復原本的整治景觀,重新開放民眾入園,證明採行的整治工法確實兼顧防洪優先,讓市民生活更安全。
至於豐原軟埤仔溪在19日降下時雨量43毫米的強降雨,因包商未遵守SOP及時開啟水閘門而導致當地淹水,水利局說,事實上在今年6月17日也曾降下相同雨量,而近日豪雨期間,軟埤仔溪均未溢堤,顯示只要正確流程開啟水閘門排洪,就不會再發生淹水事件。
-
103年豪雨造成靜宜大學門口黃流漫漫。(記者歐素美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