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地震再觀察2天可落幕?
氣象局估計須2週
〔記者蕭玗欣、花孟璟、吳柏軒/綜合報導〕花蓮六.○強震發生後,餘震不斷嚇壞許多人,根據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昨日晚間九點統計資料,餘震已累積兩百四十六個,其中最大規模五.七,讓不少民眾餘悸猶存。有學者認為四日晚間規模五.八才是第一個主震,「雙主震」引發群震效應,再觀察兩天,若餘震次數與規模都大幅降低,便能安心認定這波地震落幕。
氣象局則比較保守,認為必須再觀察兩週。地震測報中心代主任陳國昌表示,兩週內若都沒有更大地震發生,就代表衰減過程已慢慢進入尾聲。
氣象局昨將這次地震序列的前震次數修改為九十五起,截至昨晚九點統計,規模六.○的主震發生後共發生兩百四十六起餘震,其中顯著有感有卅四起,小區域有兩百一十二起。
地震測報中心:待數據證實
對於學者研判雙主震,陳國昌表示,雙主震是兩個不同的地震群,從斷層剖面應力作用方向也會不同,這次是否為雙主震,還需要等數據整理出來才能斷定。
但對於七日深夜仍發生規模達五.七的餘震,陳國昌解釋,每個餘震能量釋放過程中都有可能引發其他地震潛勢區,因此餘震會接連不斷發生,但是當發生的餘震弱小,未達應力平衡,就會發生較大的餘震來幫助能量釋放,對地震衰減也有所幫助。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研判為雙主震,可能是五.八的地震誘發米崙斷層錯動,才造成規模六.○地震發生。
李錫堤說明「群震效應」,主要是該地區有許多小斷層,再加上地底的應力大又集中,讓這些小斷層一直錯動,形成群震,這現象在花蓮、中央山脈等都曾發生。
東華大學台灣東部地震中心主任張文彥也認同「雙主震」。他說,主震可能已經過去、應該不會有更大地震發生,但「地震正在進行中」,很難預料未來發展。
「應不會再有更大餘震」
他認為,一九五一年的花蓮大地震最大主震規模七.三,而這次最大的主震規模六.○,規模愈大所引發的周邊斷層不穩定也會愈多,因此目前大量的餘震主要是肇因於花蓮地區斷層多、比較破碎,但應該不至於會有更大餘震。
群震效應小檔案
氣象局表示,群震效應指的是一群規模大小接近、發生位置也很集中的地震活動,例如去年11月11日在南投竹山就曾發生群震活動,每個地震發生的範圍都在5公里內,是典型的群震效應。
地震序列分為前震、主震、餘震,其中主震規模最大,其他餘震規模相對較小。花蓮地震就是典型的地震序列活動。
雙主震效應則指兩群明顯地震活動,擁有各自主震和餘震,但地震分布位置會有明顯區分,斷層剖面應力作用方向也會不同。(記者蕭玗欣)
-
花蓮雙主震
-
0206花蓮強震後餘震分布
-
學者研判此次花蓮地震應為雙主震。圖為雲門翠堤大樓因餘震不斷大樓傾斜,運來更多鋼樑加固。(記者黃耀徵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