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屯 #南投 #自由時報
2019-07-03
〔記者陳鳳麗/草屯報導〕南投縣埔里鎮愛蘭教會有一百四十八年歷史,教會倉庫保存一塊寫著「禮拜堂」的木匾,依雕刻手法推測百年以上,因台灣氣候潮濕已有蟲蛀腐朽情況,南投縣文化資產學會進行宗教普查時發現,展開緊急搶救行動,將木匾送修除蟲、修補並重新加上邊框,回復老木匾的原貌。
早年借巴宰族屋掛匾 當禮拜堂
埔里鎮愛蘭教會是鎮內最老的教會,傳教士剛到舊名烏牛欄的愛蘭地區傳教時,因該地區都是平埔族的一支「巴宰族」人居住,很快地整個巴宰族聚落都改信基督教。早期沒錢蓋教會,都借族人房舍當「禮拜堂」,保存在教會倉庫的這塊「禮拜堂」木匾,當時就是掛在族人房舍大門上。
執行文化局宗教普查計畫的南投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長梁志忠,在愛蘭教會的倉庫發現該匾額時十分驚喜,因為從其木匾雕刻方式,研判是台灣在清朝末年的做法,即字的部分先雕刻,再釘到木板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因此該木匾堪稱基督教到台灣宣教後保存最久的文物之一。
擺倉庫多年蟲蛀腐朽 搶救加框
這塊樟木雕刻的「禮拜堂」木匾,長一百廿公分、寬五十公分、厚度三公分,出現蟲蛀腐朽得趕緊搶救,梁志忠徵得教會牧師陳清恩的同意,帶至草屯鎮請專業木工廠修復,前兩天已送回教會,陳清恩牧師看了十分感動,將擇日舉行儀式,把該匾掛在教會禮拜堂的正上方,繼續陪伴教會。
<p>百年「禮拜堂」木匾已修復。(記者陳鳳麗攝)</p> <p>修復前的「禮拜堂」木匾。(記者陳鳳麗翻攝)</p> <p>愛蘭教會早年舊照中,可看到過去「禮拜堂」木匾即有黑色邊框。(記者陳鳳麗翻攝)</p>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