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王士忠建議民眾,親近大自然田野風光,還是儘量要避免光腳踩農田,直接接觸泥土,降低寄生蟲入侵的機率。(圖由彰基提供)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彰化縣福興鄉5歲男童,日前其小腿及上臂無故瘀青消除不了,就醫檢查發現,竟是鉤蟲入侵其腸道;收治病例的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王士忠說,男童常在自家附近的農田赤腳玩耍,也常常跟父母到野外露營,享受光腳踩土地的樂趣,懷疑因此遭泥土中的鉤蟲幼蟲刺穿男童的腳底皮膚入侵體內。
一開始,男童抽血檢驗報告,就出現嗜酸性白血球偏高,醫師王士忠說,通常嗜酸性白血球偏高可能是寄生蟲、過敏性疾病或血液腫瘤疾病,男童住院期間,沒有腸胃不適症狀,骨髓檢查也沒有異常,卻有貧血症狀,進一步進行糞便檢查、抽骨髓檢驗,最後在大腸鏡檢查時,發現男童的大腸與小腸連接處,竟寄生了數隻每隻長約1公分的鉤蟲成蟲。
王士忠指出,鉤蟲幼蟲孵化後,喜歡群聚在1到2公分表淺的潮濕、疏鬆泥土裡,如果光腳接觸泥土,幼蟲可能從皮膚穿刺入侵人體,然後沿著靜脈、肺、咽喉,經吞嚥進入小腸,吸附在小腸壁上吸收養分,並長成成蟲、甚至再次產卵,從感染到成蟲、交配後又產卵,大約需要2個月時間。
王士忠說,幼童罹患寄生蟲疾病,可能會有不明原因肚子痛、臉色不好、手腳瘀青等症狀,沒有接受治療的話,會有缺鐵性貧血、血便,嚴重者可能影響孩子的心智及身心發展,而一般寄生蟲疾病的治療方式就是投藥,正確用藥即可驅蟲成功。
院方從男童的腸道取出蟲體,確認蟲種是鉤蟲,進行投藥治療,男童服用3天藥物,再經血液及糞便檢查與2個月門診追蹤,不再受到蟲害困擾,重新找回健康。
-
彰基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王士忠,在小男童的大腸與小腸連接處,發現約1公分長成「S」型的鉤蟲成蟲。(圖由彰基提供)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