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 #市 #自由時報
吳音寧說,「發大財」出自政治人物之口,人民更應檢驗其「發大財」的方法。(記者顏宏駿攝)
2019-05-06 00:45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在議會接受質詢時,對於「如何發大財?」頻頻跳針回應,引發政壇議。前北農總經理吳音寧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人人都想發大財,但這不應淪為政治人物的「口號」,人民應該進一步檢驗政治人物「發大財」的方法,如果發大財是接軌到中國去,極有可能只是好到中間商人,加大台灣的貧富差距。
吳音寧表示,台灣在80年代經濟起飛,「台灣錢淹腳目」讓許多人嚐到經濟甜頭,但隨之而來的的是環境污染和勞工意識抬頭,彼時兩岸開放交流,許多在台灣難以生存的企業「前進中國」,中小企業主西進彷彿吃到大補丸,「繼續發大財」,然其本質仍是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工、土地,產業體質並未提昇,鴻海建立起資通訊產業代工帝國,其「發大財」模式不脫廉價民工背景。
吳音寧說,人民緬懷「台灣財淹腳目」的年代,政治人物把「發大財」當作口號,那只是覬覦人民的選票,這種口號非常空泛,雖打選民的心理,但人民該問的是「你要怎麼幫大家發大財?」
吳音寧說,現在全世界的經濟結構早已改變,台灣若延用舊式的「拚經濟」模式,可能只是繼續剝削勞工、農民,身為政治人物「你要如何幫人民發大財?」
她說,就目前來看,韓國瑜並未提出一套足以說服人民的「發大財」模式,就算他有到中國沿海、東南亞賣農產品,但農業的根還是在台灣,提昇台灣的農業競爭力,東西自然出得去,輕鬆賣到全世界,不一定只要靠中國,她表示,如果一直期望中國的大市場,而不提昇自己的競爭力,那只可能好到中間商,韓市長努力了老半天,這樣的「發大財」是進入誰的口袋?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