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到「抖抖手」之苦的3名患者,經過「醫薩刀」治寮找回正常生活,今天到彰濱秀傳醫院向醫療團隊張維傑(左二)、葉永祥(左三)、魏誠佑(左四)道謝感恩。(記者劉曉欣攝)
〔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抖抖手」有多痛苦?沒有經歷過的人,真的很難想像!
向「抖抖手」說再見!孫男(圖左)可以鎖螺絲、粘男(圖中)可以單手擠牙膏,黃男(圖右)可以寫出漂亮的字。(記者劉曉欣攝)
彰化縣52歲粘姓男子,10年來嘗遍雙手抖動之苦,因為連筷子夾菜都困難,老婆都要幫他夾好放在碗中,他再拿湯匙來吃,為省去異樣眼光,根本不出門用餐,除了必須到場的宴席,也要帶著老婆幫忙夾菜,連去銀行都因為寫出來的筆畫就像是「毛毛蟲」,還被要求重寫,從此出入金融機構都由老婆代為處理。
在魚市場從事批發工作的黃姓男子,模擬在治療前寫字,寫出就是「毛毛蟲字」。(記者劉曉欣攝)
粘男「抖抖手」不只是餐廳、銀行不敢去,連只是要擠牙膏的生活小事,都變成最困難的大事,因為雙手都會發抖,單手再也無法擠牙膏,必須雙手夾緊牙膏,再擠出來在牙刷上,雖然就醫治療,確定為「原發性震顫」,但治療成效有限,經過彰濱秀傳醫院引進「超音波腦神經治療儀」(以下稱醫薩刀)治療後,終於可以單手擠牙膏,自己夾菜吃飯,還可以上銀行拿筆填寫資料了。
粘姓男子在接受治療後,終於可以一手拿牙刷,一手擠牙膏。(記者劉曉欣翻攝)
而同樣深受「抖抖手」之苦的還有58歲孫姓男子,從事裝潢工作,原本鎖螺絲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但5年多卻因「抖抖手」,連鎖螺絲都很困難;在魚市場擔任批發工作的56歲黃姓男子,雙手抖動到寫字像「毛毛蟲」,這兩人也經過「醫薩刀」治療,終於可以正常工作。
彰濱秀傳醫院引進「超音波腦神經治療儀」(醫薩刀)。(記者劉曉欣攝)
彰濱秀傳醫院神經科主任魏誠佑表示,這3名患者都是「原發性震顫」(Essential Tremor),發病原因不明,雖然很少導致失能或是殘障,卻對生活與社交產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加上藥物治療的療效有限,被公認為「難治之症」。
彰濱秀傳醫院引進「超音波腦神經治療儀」(醫薩刀)。(記者劉曉欣攝)
彰濱秀傳神經科醫師陳致霖指出,65歲以上的人,每5人就有1人罹患「原發性震顫」,40歲以上的人則每20人就有1人。症狀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嚴重,一半會有家族遺傳史。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微創外科主任張維傑表示,「醫薩刀」在2016年下半年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 核准為治療「原發性震顫」的新儀器,最大特點在於不必進行開顱手術、全身麻醉,只要針對大腦視丘相關區域進行超音波的能量聚焦治療,治療後就可以有效改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