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 #市 #自由時報
2019-05-02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前北農總經理吳音寧卸下職務後前天難得公開露臉,她出席「溪州尚水農產公司」舉辦的「稻浪餐桌」活動,首度提出「要幸福」概念,昨天並進一步說明,「發大財」已淪為「政治口號」,韓國瑜並沒有提出「發大財」的具體政策,他上任後做的就是把市場接到中國去,「這究竟是發誰的財?」在全球化的經濟結構下,發大財到底發到「誰的財」?而台灣底層一直存在「要幸福」聲音,沒被看見,政府要維繫的是「縮小貧富差距」,這才是「要幸福」。
吳:舊的拚經濟模式可能好到資本家
吳音寧說,「發大財」是一種「政治口號」,這出自政治人物之口是非常空泛的,口號雖打到每個人的心裡,但這句話的本質應是「我要怎麼幫大家發大財?」
她說,這個口號的脈絡可以指向八○年代的台灣中小企業竄起,庶民經濟水漲船高,「台灣錢淹腳目」、股市上萬點的年代,那種「全民發大財」的年代深植台灣人的心裡,政治人物用一句口號把它喚醒,但問題是現今全世界的經濟結構已經改變,沿用舊式的「拚經濟」模式可能好到只會剝削勞工、農民的資本家。
批韓未提具體政策 政府應縮小貧富差距
她說,「要幸福」其實一直存在台灣的社會,不管勞工或農民殷切期盼的就是要快樂、要幸福,要在這裡安身立命,錢當然是基本的,但生活的價值絕對不是把「發大財」擺第一。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