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 #台東 #自由時報
2019-06-30花25年完成壯舉 繼續擔任山林志工
〔記者洪臣宏/高雄報導〕花了廿五年,楊天攢昨完成攻頂「台灣五嶽」之一的北大武山第一千次,是台灣第一人。難能可貴的是,七十一歲的他去年身受重傷痊癒,仍不改山林志工己任,他說,紀錄不重要,還是會繼續保護山林。
楊天攢向來習慣獨登,一般登山客上北大武山通常安排三天兩夜或兩天一夜登頂,但楊天攢多採單攻(當日來回)。昨天則有廿五名山友陪伴見證,站上北大武山三角點時,一夥人拉開紅布條慶賀。
楊天攢原本有機會在去年底創造紀錄,卻在攻頂第九百九十六次時,下山時滑了一跤,原本以為沒有大礙,又攀爬了兩次,最後疼痛異常,安排到高雄長庚斷層掃描才發現髖骨破碎。
高屏「水的故鄉」 稜線上感動莫名
楊天攢對北大武山情有獨鍾。他說,北大武山是屏東縣唯一海拔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三千零九十二公尺),可擋颱風屏障南台,為魯凱族、排灣族聖山,也是高屏地區「水的故鄉」,每次走在稜線步道時,一腳踩在屏東、另腳踏入台東,總是為山岳的偉大感動莫名。
北大武山山徑崎嶇,傾斜的岩石步步驚心,楊天攢看到就會徒手挖掘清除,挖不動的就拔雜草讓它露出,以免山友誤踩滑跤,遇上颱風、大雨破壞步道,他就與山友們背著防護網、安全繩上山整理,有時得站在驚險的斷崖旁作業,最多一年登北大武山七十餘次,長年下來獲得「北大武山管理員」封號。
楊天攢對北大武山在二○○九年八八風災慘況,以「震懾」形容。「走慣的山路居然在眼前消失了!」他說,蒼鬱的樹林滑落瓦魯斯溪,處處都是光禿禿山壁,道路柔腸寸斷,「映入眼簾的一幕幕,都讓我心好痛。」他趕緊與山友探勘新步道路線且搭設安全繩,直到林務局發包建置新的登山步道。
紅膠盔配雨鞋 餘生奉獻給北大武山
楊天攢登山裝備最大特色為紅色膠盔、雨鞋,就算不認識他的山友看到這身裝扮,也會趨前確認身分致意。楊天攢說,年紀大了,但他還是會繼續上山,餘生要奉獻給最愛的北大武山。
<p>北大武山遇到天災如八八風災後,道路消失徒留電線桿慘狀。(楊天攢提供)</p> <p>北大武山知名雲瀑令人驚豔。(圖:楊天攢提供)</p> <p>71歲楊天攢完成攻頂北大武山1千次,是台灣第一人。(記者洪臣宏攝)</p> <p>71歲楊天攢完成攻頂北大武山1千次,當天他穿著招牌紅色膠盔、雨鞋,山友為他製作紅布條慶賀。(記者洪臣宏翻攝)</p>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