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 #台東 #旅遊經
熱氣球(圖:台東縣政府提供)
【旅遊經 洪書瑱報導】
2019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從6月29日至8月13日,相關活動共計45天,許多民眾都將有計劃前往台東遊玩,到台東除了感受熱氣球「天外奇蹟」樂趣外,也不妨感受台東各地美麗風情,如星空、如花東米其鄰農業「遊」!在花東不難發現遠景青山、近處綠油油稻田,有時還有藍天白雲相伴,真是令人心曠神怡,而且您知道嗎?你眼前所見,可能還是「清香美人」?或是「醜美人」呢!
花東稻田美景(攝影:洪書瑱)
稻穗花東稻田美景(攝影:洪書瑱)
白米(攝影:洪書瑱)
台灣的農業相當蓬勃,各地因為土地、氣候,都有適合種植的稻米品種,因此雖然品種相同,因為各地條件不一,展現出的產品等也略有所不同,如池上米就推台梗2號、高雄139、香米及日本品種月光米等三王一后四種米!而大家所熟知的池上便當大多用高雄139,或許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很奇怪,以為高雄139是種植在高雄,其實並不然,所謂的「高雄139」是高雄改良場研發出來,再依編號而得名,在台東產量很好,只是外觀相較下並不那麼好看,像長雀斑似,因此「醜美人」之名就不徑而走,此米的特性是放涼後,口感依舊Q彈,因此相當適合做飯包(便當)!
這位「醜美人」是有故事性!十多年前臺灣米恢復銷日,有日本商社曾想引進「夢美人」來臺契作,與高雄139號相比發現,高雄139號食味值可與夢美人匹敵,但也因為米粒心有腹白之貌,因而有了醜美人稱號。而高雄147號傳承其基因,產量又大,米粒又晶瑩剔透,外觀與口感都勝過於高雄139號,再加上蒸煮出來的米飯氣味帶有淡雅芋香,因而有了「香米」之稱,故又稱為「清香美人」。這些特別的米品種為花東重要米倉,台九線沿線玉里、富里、池上、關山等鄉鎮均有大量種植,而遊客若想更進一步了解米的故事 不妨也能到臺東縣關山鎮農會的「米國學校」走走。關山農會休閒旅遊中心有規畫整套「看米、聽米、吃米、玩米、買米」來體驗碾製米過程,不僅有趣又能充實知識,還能將自己親手包裝的米當成紀念品帶回家。
美侖美奐的池上火車站(攝影:洪書瑱)
池上當地晚上冷,高低溫差比較大,白天溫度高行光合作用快,碳水化合物累積會比較多,晚上又比較低溫,為了禦寒,低溫時就會把碳水化合物在澱粉轉化為醣類,所以較甜也比較好吃!或許很多人並不知道,池上米從日治時代開始,就以生產「貢米」而聞名,歷經一個世紀,池上米不但蟬聯全國三屆稻米競賽總冠軍,在民國2007年成為全國第一家通過稻米產銷履歷的農會,還成功外銷日本,而且2011年更通過經濟部觀光工廠評鑑,晉升成全台灣農會體系中第一家稻米加工觀光工廠。
傳統土礱碾米(攝影:洪書瑱)
傳統土礱碾米(攝影:洪書瑱)
傳統土礱碾米(攝影:洪書瑱)
豐收飯(攝影:洪書瑱)
豐收飯(攝影:洪書瑱)
豐收飯時蔬(攝影:洪書瑱)
豐收飯時蔬(攝影:洪書瑱)
豐收飯_客家小炒(攝影:洪書瑱)
豐收飯時蔬(攝影:洪書瑱)
池上鄉農會園區中還設有「金色豐收館」,館內含文物區、體驗區,還提供預約導覽及伴手禮、餐廳等服務設施。民眾可以藉由「旅遊」了解到稻米文化與農村的農事體驗活動,適合戶外教學或是親子遊。甚至在金色豐收館,也能吃到池上「田媽媽」餐廳所提供的「豐收飯」,品嚐在地美味,如玉米雞、滷肉等農村菜餚!而且在品嚐豐收飯的碗是來自鶯歌、筷匙是竹山師傅手做,客家花布包是媽媽們的手藝縫製,除了體驗、飽食,這一些碗筷及布包吃飽也都能帶走!
展現客家風情的菜豆干湯(攝影:洪書瑱)
菜豆與菜豆干(攝影:洪書瑱)
由於池上的居民大都為原住民、客家,也因為鄰近客家園區,在菜色上除了時蔬外,菜餚的風味上,也散發濃濃的客家風情,如:有時會端上「菜豆干排骨湯」,其中食材「菜豆干」即是客家風味食材!
金色豐收館四季花海(攝影:洪書瑱)
菜豆干的製作,首先先將菜豆先挑及折成一定長短,水滾後用熱水川燙一二十分鐘,還要用鹽巴殺青去味,放在竹篩中,再將菜豆干曬上幾天,好天氣曬二天,若是天氣不好可能放至三四天才行,長豆干基本上若是放置得當,還能放半年以上,而且半年以上風味較佳。除此之外,池上農會周邊還有四季花海,遊客還能順便進行一場賞花遊!
「芭洋AMIS美饌」位於大埔社區(攝影:洪書瑱)
「芭洋AMIS美饌」農遊體驗_葉拓DIY(攝影:洪書瑱)
「芭洋AMIS美饌」農遊體驗_葉拓DIY(攝影:洪書瑱)
佳芳有機茶園(攝影:洪書瑱)
佳芳有機茶園_採茶之樂(攝影:洪書瑱)
此外,還能規劃至「芭洋amis美饌」農遊體驗,包括:酒釀水果丁品嚐、葉拓DIY、酒釀製作體驗;或是去佳芳有機茶園,進行採茶、茶菁果汁、茶蛋捲或茶菜包體驗!台東在地人也推薦,知本林道瀑布、華源海灣與鸞山森林博物館等,其中鸞山森林博物館,雖然被稱為博物館,但這裡是沒有冷氣,屬天然之地,園區有阿凡達秘境──如會走路的樹,並能體驗一日獵人的生活!這裡還是許多戲劇的拍攝影景點,如:成龍電影《十二生肖》,以及《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也有在這取了一景!
報導來源:旅遊經【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