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林 #花蓮 #自由時報
花蓮發生6.1級地震,台北市長安東路二段81號大樓傾斜,警方和消防隊員趕緊拉起封鎖線。(記者王藝菘攝)
2019-04-18 15:43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今天下午1點1分發生全台有感大地震,震央位於花蓮、芮氏規模達6.1,震度高達7級,中研院研究員李憲忠用3張圖剖析今天下午發生的大地震,他說,地震相關斷層接近中央山脈斷層,能量釋放最大的地方跟震央相似,位於花蓮秀林鄉,相當於1顆廣島原子彈。
中央研究院地球所研究員李憲忠表示,即時地震監測系統RMT在地震發生後2分鐘左右,下午1點3分8秒產生這次地震機制相關報告,可以初步判斷跟哪個斷層比較相關,目前結果來看是一個正斷層,位置接近山區,比較有可能接近中央山脈斷層,能量釋放最大的地方跟震央相似,位於花蓮秀林鄉,釋放出的能量大概是1顆廣島原子彈。
除了李憲忠以即時地震監測系統RMT提供的資料作出圖示,台灣大學教授吳逸民也製作地震加速度、速度分佈圖分析今天下午發生的地震,圖示發表在臉書粉絲專頁震識。
文中指出,3張圖是世界級的地震即時訊息成果,透過每2秒鐘自動解算的地震位置、規模、及震源機制,做出即時地震機制圖,即時加速度尖峰值分布圖及速度尖峰值分佈圖,地震機制即時顯示,此地震由一傾角往西深度18公里的構造機制,地震動加速度尖峰值分佈,暗示此地震活動斷層往北破裂,全台有感。
文中表示,而地震動速度值分佈,則暗示可能的地震災情,以最大速度值約20cm/sec,暗示災情應該還好,雖然震度達到7級,這也是為何,氣象局地震中心未來對地震震度分級,會有重大改革,震度與災情的關聯性,需更貼切,期待重要的分級改革。
台灣地震科學中心指出,即時地震矩張量監測系統(Real-time Moment Tensor monitoring, RMT)是一個用來監測台灣地區地震活動,於地震發生後即時且自動地提供完整震源參數資訊的一套系統,此系統採用台灣寬頻地震網(BATS)的連續寬頻記錄,結合地震矩張量逆推與網格搜尋技術,持續監測台灣附近的地震活動。
李憲忠表示,有別於大部分現有的即時系統需要氣象局的地震資訊做觸發,RMT透過分析連續寬頻資料,可自成一個獨立系統監測是否有地震發生,一旦偵測到地震發生,便能在117秒內即時提供所有的點震源資訊,包括發震時間、位置、規模與震源機制解等。
花蓮傳出規模6.1地震,台北市也有規模4級,立法院濟南路側車道外牆也有大塊水泥剝落。(記者陳志曲攝)
RMT資料生產出的圖表。(取自震識)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