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 #市 #自由時報
2019-07-03
〔記者王錦義/花蓮報導〕花蓮有一種天然野菜食材「葛仙米藻」,又稱「情人的眼淚」,只出現在下雨過後,會野生於草地、山林間,市場價格高但清洗費工,花蓮區農改場經過兩年研究,已經能在溫室內採無土方式快速栽培,昨正式發表研發成果,吸引許多農友前來觀摩取經。
葛仙米藻清洗費工 20克就要200多元
「情人的眼淚」是花東原住民特色餐廳裡常見佳餚,正式中文名稱為葛仙米藻,屬於陸生藍綠藻的一種,又名草木耳、地木耳、地皮菜及雨來菇等,形容其常在雨天過後,從地上冒出來,狀似長在地上的木耳,通常為雨天限定版食譜,難取又不好處理,需耗費大量清水沖洗沙土,市價廿公克就要二百多元。
長久以來多用自然採集方式,藻體會黏附泥砂,加上生長環境易受污染。花蓮農改場場長杜麗華說,經過農改場二年多的試驗,發現可使用不織布作為栽種環境,生長最快、產量也較多,更沒有沙石殘留問題,可節省六十%沖洗水量,人工種植也更乾淨。
花蓮農改場發表成果 農友觀摩取經
助理研究員黃中建以不同的材質試驗,栽培廿八天後發現以不織布作為陸生藍綠藻栽培資材生長量最佳,他說,藻體成長量比對照組多出三倍;最佳生長條件為溫度廿五至卅度、採乾濕循環澆灌方式、九千三百五十至一萬一千二百七十的光照度、濕度範圍五十三至九十五%,採乾濕循環澆灌方式,撒播間距約二公分,藻體在直徑五公分以上即可採收。
作物改良課副研究員全中和說,未來農民可在野外、空曠處、有遮光處或是網室栽植,配合噴灌系統,栽植效果應不錯,建議有興趣農民可先找尋餐廳,再進行合作契作,確保收益。
劉姓農友說,以往在土壤上栽培陸生藍綠藻,但產量不如預期,這次到農改場學習,認識更多栽培方式。
花蓮農改場指出,陸生藍綠藻有豐富鐵質,每一百公克含量高達七.九三mg,約是葡萄的卅二倍,還包含維生素A、胡蘿蔔素、維生素B12,可作為素食者養分攝取來源。烹調方式可加上醋及蔥花涼拌,或與薑絲一起拌炒,也可加入炒蛋中,更加美味。
<p>天然野菜食材葛仙米藻,俗稱「情人的眼淚」,目前花蓮農改場研究出適當栽種環境可人工種植。(記者王錦義攝)</p>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