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 (馬太福音20:26-27)「在一切事上,我都給你們做了榜樣:必須這樣地勞苦做工來扶助軟弱的人,並且要記住主耶穌自己說過的話:『施比受更加蒙福。』」(使徒行傳 20:35 )
日前與蔡昌樺主任談探究兼任教育行政的問題時,他引了這兩段文與我相互砥礪,因為我們都很清楚,兼任教育行政最大的難點不是自己,但最大的突破點也正是自己。於是我決定朝「理想的教育行政」上再著墨探討議題。
我為何支持「行政應輔助教學」提案?
桃園縣前局長王世英先生常常說,「教育局的行政思維,就是為了讓上級的經費完全發揮到桃園縣境內所有師生身上。」我支持連署行政減量提案,原因是我的背景教了我「教育行政就是以輔助教學為核心」。
沒多久,一位好友問:「這樣的目標立意良善,但過於籠統,隨便一個教育行政人士或政治人物都能首肯、敷衍過去!」我只能說,行政減量是蔡英文的政策承諾,我們得讓她記得自己說過什麼。
我的教育行政觀點是什麼?
「幫助偏鄉學童、弱勢族群圓夢,這不是為自己的私益和私慾,而是善心、善念的表現,是現在價值錯亂崩解的社會最需要的作為。」前花蓮社會處長劉嘉泰曾在臉書有感而發。
當時他還是中央社記者,問我為何要募款帶孩子去看電影?其實,這個校外參觀的規劃,起因是學生帶頭做壞事,卻引以為樂,我為了讓他們知道,要一起快樂,有更好的辦法,並且如果大家朝向一個夢想前進,可以享有的快樂會讓回憶更深,而帶著學生一起募款,圓了他們第一次進電影院的夢。雖然包場獲得贊助,學生仍必須承擔其他所有費用。
很多人辦活動募款,目的都很怪,最後光彩只有在校長身上。可是做這麼多事,如果只是為了自己的名聲,那沒意義。當時我雖是教師兼訓導業務,但是其他組的業務如體育、學生保險、協辦健康促進等也都有我的印章在上頭。我的理念很簡單:引導學生從學校的活動中學會課本生硬的知識。
我曾問,「為什麼政府總是以一堆『綁著教育之名』的工作要項要求學校務必配合?」田光復教授回答我,「教育是一種戰略工具,我們無法完全悖離政府對下級學校單位的要求。」這段話讓我深思許久。
如果廣義的教育行政只是為了戰略而來,最深層的戰略意義不就是我們教室裡的孩子嗎?這與王道維教授所說的「少子化後,教育議題真的得提升到國安問題」更是不謀而合。教育必須以孩子為核心來做政策思維,而不是以政治遐想為方向引導國家教育前進。
不過時間一久總是會累積壓力,填報越來越繁瑣,時間要求也越來越嚴苛。當你沒有一個支撐點時,兼任行政的意念就會隨之分崩瓦解。
學校是政府眼中肥美的數據資料庫 老師卻是孤軍
為什麼政府總多頭馬車、各處設置調查讓學校焦頭爛額?為什麼政府、政治人物想到什麼,設計標題上加個「教育」,學校就必須拚死命的生成果、製造活動配合運作?學校是個完美的資料庫,舉凡財政、人事、家長財經背景等數據都可以快速的生成,也因此學校成了政府眼中肥美的羊。
然而,老師認真做事,遵照公文寫計畫、規劃教學流程,也可能出事。
從高雄劉老師教性平教育,卻被控公然猥褻的案例可知,明明是配合學校每年執行的22個主題之一「健康促進」,須融入課程滿四小時,但當宣導議題與部份民眾視角不同時,教師就必須承擔起這樣的風險危機。
老師就像是孤軍一樣,更何況是兼任行政的教師,本身面對的風險可能還包含了採購、發包等更高的危機,有些甚至必須背著十年追溯期的壓力度過餘生。
莊福泰校長近日提到,兼任行政的教師素質參差不齊,可能會衍生很多不必要的職場危機。這與我的憂慮不謀而合。尤其是中小學、鄉下小型學校的兼任行政教師,可能感受更深。有些夥伴甚至留言談到自己還得兼任營養師開午餐菜單,而沒有營養學知識背景的老師是否真的能擔任?我們只要一溯法源,問題就浮現出來了!
理想的教育行政體系
羊毛既然出在羊身上,總不能先理了毛,還剝皮來賣。台灣的教育行政過度繁瑣,活動過多確實已經威脅到課程教學品質了,即使學校以一魚多吃的模式承辦活動,整個學年換算一下,那22個宣導議題也最少要執行個十幾次學校才能安然過關。因此我提了幾個想法:
1.議題自選:讓學校營運團隊以學生學習為思維,重新以整體方向來考量,針對學校地域、種族、語言、產業屬性量身思維整體策略。讓議題與教學確實整合,同時也讓社區更夠因此更深度的與教學結合為一體。
2.行政專任:聘請具備教育行政資格的專任人員,保障公務的品質與水準,也才能把教學還給教師,維持教學品質。
當然,教學現場是否每位老師的教學都盡如人意,確實也是問題。鏡花水月中的教師有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教學嗎?不用兼任行政工作後,敢擔保教學維持在一定的水準讓學生受益嗎?很自然的,在「教師兼行政職務權益」爭議中,我們也必須自問自己是否精進教學,不然變成了跳樑小丑,豈不讓自己成為議題外的一個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