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 #雲林 #微笑 台灣
本文作者:李佳芳 / 攝影:王士豪 / 微笑季刊:2019春季號《跟著神明去旅行》
身為台灣人一生必來的北港
把退潮很遠的記憶,風乾在庶民生活之中
「在北港隨便往下挖都是寶!」阿豐麵線糊老闆葉成豐現出撿來的破碗碎瓷,隱約可見的青花釉彩,在歷史沈積裡抽取樣本,指證北港存在已久的老文明。站在小鎮的心臟,以朝天宮為起點的中山路,舊名又稱宮口街,很難想像短短幾百公尺,歷史卻是綿延三百多年。
北港已老到讓人忘記它曾經有座港。你可知在「一府二鹿三艋舺」之外,還有個「一府二笨」的說法嗎?「笨」乃指笨港,是北港與新港南港村之合稱,這已經消失的港口扮演著台海貿易的重要角色,使得北港成為雲嘉平原的物產匯流中心。
以朝天宮為中心發展的「北港八街」是小鎮最初發展的雛形,用傳統節慶命名的中秋路存在著全台最古老的蔡復興客棧。日治時期迅速現代化,水道頭與八角水塔的落成,使得北港人家扭開水龍頭就能享用高級的「水道水」(自來水),爾後這裡出現了雲林第一座戲院「北港座」。一九三○年代的北港就是這麼先進的城市。
當河口淤積,海向後退,海的時代過去,陸的時代來臨。首先完成的台一線,扮演南北暢貨疏通要角,北港成為重要的中繼站,日班司機在此上下貨,夜班司機吃飯休息,朝天宮廟口不分晝夜都在熱鬧。依著大廟討生活的傳統經濟模式也流傳下來,宮廟周圍的老字號不少,燈籠店、餅舖、油車間、雜糧行等,這歷史悠久的廟宇經濟儼然成為北港的文化風景。可是當高速公路完工後,島內交通動線大改道,北港位置偏離了主軸,榮景也就漸漸稀薄了。
說起北港一代又一代的歷史,如何因河港繁榮興盛,又如何遭受氾濫的無情,可北港人卻始終虔誠信仰著大海。在這座充滿節慶的小鎮裡,每天都大過年似的滿地紅炮紙,從鑼鼓陣到早餐的煎盤粿,每個場景與慣習都濃縮保存了台灣舊時生活的樣態,不得不說北港的古早味很「純」。
>> 蒐集小鎮老戲院
在《諸羅縣志》記載中,北港曾有「台屬近海市鎮,此為最大」的重要地位,這裡曾有過北港、大復、振興、國賓(已拆除)等四家戲院。
振興戲院 (北港鎮中山路42號):興建於1954年,如今為糕餅行承租活化,內設古文物展覽室。
北港戲院 (北港鎮義民路186號):土紅色磚建造,正面設計為獨特的階梯狀半圓形,充滿了日本昭和年代的風情
大復戲院(北港鎮博愛路155號):源自於1930年日治時期,前身為「北港座」是雲林相當值得紀念的第一座戲院,楊麗花曾在此登台演出
>> 北港小吃說故事
北港早年為稻米與五穀的交易集散地,加上朝天宮的信仰文化,孕育出許多極具地方特色的飲食文化,像是麵線糊、假魚肚湯、老鼠糖、圓仔湯、鴨肉飯、醱餅等,那濃濃古早滋味不僅令人懷念,當中更藏著許多有意思的故事!
[老鼠糖]
北港老鼠糖,其實就是新港人所謂的「新港飴」。老鼠糖是用麵粉、麥芽糖、白糖熬煮,最後再加入花生粒,起鍋後趁熱揉成條狀、分切一口大小,放涼之後特別有種彈牙口感。
[假魚肚湯]
早期魚是有錢人家才吃得起的高級食物,一般人根本消費不起,更別肖想吃肥腴的魚肚部位。這道假魚肚湯就是把窮古人的「肖想」變成真。將「爆皮」(油炸豬皮)煮進羹湯,使爆皮吸飽了湯汁膨脹起來,咬來鮮美柔軟口感,略略可比擬魚肚滋味。
[麵線糊]
北港麵線糊與鹿港不同,鹿港用的是紅麵線,而北港卻是白麵線。把白麵線當成白米粥一樣熬煮,化成軟糊。再將生蛋黃液沖入熱燙的麵線糊中打散,淋上肉燥滷汁,加一小塊滷蛋白,這就是北港老輩人的早餐聖品。
>> 小鎮散步
北港朝天宮→步行2分鐘,中山路晃晃(賣台柑仔店、保生堂漢方咖啡館、森興燈籠店)→步行5分鐘,阿豐麵線糊→步行5分鐘,暗街宅內→步行6分鐘,水道頭文化園區→步行8分鐘,光明屋書店→步行7分鐘,朝聖文旅
>> 登入北港
高鐵:搭至「高鐵嘉義站」,轉乘嘉義客運前往北港
台鐵:「嘉義站」下車,轉乘嘉義客運前往北港
客運:台北出發可搭乘「統聯客運1633線」,高雄出發可搭乘「統聯客運1650、1651線」
※本文由微笑台灣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以朝天宮為中心,北港的古早味又濃又純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微笑台灣文章
[走進小鎮]台灣僅存三座牛墟之一,到北港牛墟走地攤獵奇貨
[特色住宿]雲林好住 日日好心情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報導來源:微笑 台灣【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