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5 埔里南村二巷昔為傳統獵場
〔記者佟振國/埔里報導〕南投縣埔里鎮南村里南村二巷山區早期為平埔巴宰族獵場,三個平均年齡已七十歲的巴宰族堂兄弟,除自力環境美化,營造大型花園,也融入巴宰族傳統文化特色,包括興建傳統望高寮、巴宰勇士守望塑像及巴宰語標示,讓人看到不一樣的山林小巷及特色文化。
羅馬拼音巴宰語標註步道
平埔族群巴宰族早期由台中豐原一帶移居埔里鎮,現今南村、愛蘭、鐵山等里則是族人居住、耕作、狩獵的傳統領域,多半荒廢,少人居住,今年七十三歲的潘英雄、七十歲的潘英傑及六十八歲的潘英輝等三位堂兄弟,特別以早年居住地南村二巷為據點,打造森林公園,栽種朱蕉、翼軸決明,每到花期色彩繽紛,當地無污染的環境,也成為螢火蟲、蝴蝶的家。
搭建望高寮 設置勇士塑像
三兄弟認為,既然這裡以前是巴宰族的傳統生活環境及獵場,遂以羅馬拼音的巴宰語標註步道、早期住所及獵場,並在步道入口依傳統設置一座望高寮,上面還有一尊巴宰勇士塑像,手持弓箭隱身樹叢間進行守望,初來乍到的民眾猛然抬頭一看,著實都會嚇一大跳,甚至還有民眾封它為「最盡責的巴宰勇士」,也成為這座步道的一大特色。
擔任鎮代的潘英輝表示,三兄弟的想法很單純,就是想把祖父、父親及自己小時候居住生活的環境重新營造,除了有豐富生態資源,也帶領民眾認識早期巴宰族的獵場,讓人看到不一樣的山林小巷及特色文化。
-
三位平均七十歲的巴宰族堂兄弟,在南村二巷打造平埔特色的森林公園。 (記者佟振國攝)
-
步道入口搭建傳統望高寮,上面還有巴宰勇士塑像。 (記者佟振國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