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部分地名從1920年行政區劃大調整後沿用至今。(圖/遠流出版提供)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臺灣過去曾被日本殖民統治,從部分被保留下來的日式歷史建築中,可窺見那段日治時期的影子之外,1920年全台行政區劃大調整時,有部分地名直接從日本挪用而來,像是松山、板橋、關西、高雄,這些地區名稱來源於日本部分縣市,而且延續使用到現在。
由現任國史館館長吳密察、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翁佳音審訂,作家黃驗與任職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的黃裕元撰文,青刊社地圖工作室負責人黃清琦繪製地圖,共同出版了《臺灣歷史地圖增訂版》一書,其中發現1920年臺灣總督府調整行政區域,有部分新名直接從日本移植在台使用。
對照從日本搬來臺灣的地名,大家熟悉的「松山」,源自於愛媛縣松山市;「板橋」來自於東京都板橋區;「關西」取自日本地理名關西地方;「清水」來源自靜岡市水清區;「高雄」則是源自日本佛教勝地京都高雄山;「竹田」為大分縣竹田市。
《臺灣歷史地圖增訂版》書中提到,「1937年(昭和12年),花蓮的十六股改名豐川、織羅改名春日、烏鴉立改名鶴岡、公埔改名富里等,這些新地名也都取自日本。本次行政區調整時,許多地名跟著改名。改名原則包括:地名簡化、組合式地名、從堡或里的名稱而改、取原地名的同義字、日語轉化、創新地名等等,臺灣現今許多地名都在1920年改定。」
另外,在以1920年為主的臺灣地名變更前後對照圖中,有許多地名是從日語漢字讀音轉換而來,例如「三峽」原名「三角涌」、「關西」原名「咸菜硼」、「燕巢」原名「援巢中」、「馬公」原名「媽宮」。不過,將母國或原鄉的地名挪用過來的不只有日本,「如荷蘭人在臺灣興築Zeelandia(熱蘭遮城),名稱來自母國Zeeland(西蘭省)」、「清代閩粵移民則將安溪、同安、南靖、潮州等地名帶來臺灣。」
▲地圖版的臺灣史《臺灣歷史地圖增訂版》,用一張圖讓一個事件一目了然。(圖/遠流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