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用落差爭議陰影難解,學界、業界各有立場,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舉辦論壇,產學雙邊交鋒,但都疾呼政府應全面檢討人才培育,莫讓人才無用。(記者吳柏軒攝)
2018-09-25 13:21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台灣學用落差爭議陰影難解,學界、業界各有立場,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舉辦論壇,產學雙邊交鋒,但都疾呼政府應全面檢討人才培育,莫讓人才無用,如義美公司老總高志明就呼籲,學界與產業合作,不應把民間當賊,很多時候民間技術比學界還豐富,應作合才能雙邊進步。
前台聯黨主席黃昆輝表示,各界對產學落差抱怨許多,專家認為,問題是欠缺人力規劃、缺乏產學合作,但是教育界沒有培養人才?或是企業界不會善用人才?為了找出問題癥結,舉辦焦點座談,更預計10月聯合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中正大學、暨南國際大學、東華大學等,舉辦國際研討會,邀美、韓、日、星等國學者,暢談教育與經濟如何緊密結合,使教育政策促進經濟成長。
今座談會中,總統府資政陳博志認為,台灣土地狹小、資源不多,更舉日本明治維新、瑞士強國環伺等案例,點出人才培育重要;但台灣過去幾年,年輕人低薪、失業率高,經濟成長緩慢,產業喊5缺批青年與教育界,但青年反罵「慣老闆」,認為其實產學乃至政府都各方都要改進。
陳博志舉例,如果只有豬肉跟麵粉,大廚師可做出頂級小籠包、不能幹的廚師只會做陽春麵,還嫌豬肉太多、麵粉太少,認為人才不可能全部符合企業需求;但政府施政也須注意,如引進僑生留才、7年後給身分證,就沒細看企業需求,引入僑生恐只是來搶工作,更讓私校從賣文憑,再淪為賣身分證。
義美公司總經理高志明則認為,談企業用才,可另外討論「政府有無善用人才」,舉自身為例,曾跟台灣研究機構談合作,但受到束縛,舉瑞典為例,國外不論企業或學術機構,只要繳稅就承認是公民,可留下利益,更認為民間技術經驗豐富,學研機構與民間合作,不要把民眾當「賊」,以為都是要偷專利,事實上雙邊合作更可進步。
前經濟日報總編輯盧世祥觀察,學界培育人才,師資相當重要,曾碰過新聞科系的老師完全沒有實務經驗,卻教新聞寫作,也質疑現今是人工智慧時代,教科書及師資是否滿足未來需求?更希望學校培養跨域、解決問題等技能,企業則需幫員工受訓、持續精進。
台師大教授范世平則批,過去廣設大學,家長、學生、民意代表、業者及政府都叫好,但多贏局面如今成多輸,社會風潮常崇拜誰就開什麼科系,如崇拜陳水扁就開法律系、崇拜阿基師就開餐飲系,如今表演藝術系激增,政府就該出手干預,別讓私校等為了招生,導致人才供需失衡,做好宏觀調控。
前高苑科技大學校長曾燦燈也批,後段私校廣設餐飲、觀光、廚藝等科系,過去6年這類學生增加最多,只是因為容易招生,但導致人才問題,應學新加坡建國時,就以人才為首要議題,制定相關方針施行;對科大則希望,擺脫理論派,以技術、教學做升等指標,學歷文憑遭胡亂重要。
-
義美公司總經理高志明參加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舉辦的論壇,從企業角度談台灣教育與產業學用落差問題,他認為需有魄力的政治人物協助產業與學界結合,不要把民間都當作賊,事實上民間很多技術都不輸學界。(記者吳柏軒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