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 #台北 #自由時報
2019-07-04重視閱讀素養 文言文史料判讀是決勝關鍵
〔記者林曉雲、吳柏軒、蔡亞樺、蘇孟娟、黃旭磊/綜合報導〕指考歷史科考題重視閱讀素養,占分二十分的文言文史料判讀是決勝關鍵,跨域地理和國文,還有簡述、史料、情境、表格、圖像、地圖等六種題型,情境題也大增,取材多元,遊行場景、報紙、歌詞等均入題,雖然入闈高中教師認為今年考題具中高鑑別度,全教會、全中教、北市歷史科教師群及補教界大多認為考題中間偏易,五標估上升,頂標估增六分達八十二分。
入闈高中教師表示,考生須具備時序觀念並結合歷史知識,運用思辨判斷史料,甚至要模擬史家用資料來論證歷史問題,還要簡易推理,屬於中高鑑別度。但補教老師認為,圖表題較少,考生較易作答;全教會、全中教、台北市高中歷史科教師群也認為,今年考題不難、難易適中或中間偏易。
命題取材多元,如單選第二題考台灣早期三首具「政治性」的歌曲,甲:「反攻!反攻!反攻大陸去!大陸是我們的國土,…不能讓共匪盡著盤據。」乙:「老法統唉呀無天理,霸佔國會在變把戲。…我要抗議!」丙:「台灣全島快自治,公事阮掌是應該。…百般義務咱都盡,自治權利應當享。」考三首歌創作的時間順序。
第八題則取材中國北京街頭有學生隊伍遊行,揮舞小紅書,大呼「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的口號,要考生判別這種場景最可能發生的年代是中國文革時期。
整體算簡單 但考生嘆:好像考國文
考生則齊嘆:「好像考國文!」台北市中崙高中考生李綾芸認為,古文題目比較難懂,要多看幾遍、多思考才能作答。台中一中何姓考生也指出,題目重文意理解,「有種在考國文的錯覺」,整體算簡單。高雄市新莊高中考生薛皓騰認為,歷史文言文比重太高,非選擇題部分也多文言文,看不懂很難回答。
包括北一女老師陳惠珠、建中老師莊德仁及中山女中老師邱永春都認為,考生如理解歷史教科書的知識內容,應有不錯成績。補教界也估五標上升,預估頂標八十二分,前標七十二分,均標五十九分,後標四十四分,底標卅七分。
<p>補教老師認為,今年指考歷史科中,第11題具鑑別度,考羅馬拼音書寫閩南話,是將圖表與歷史背景結合的漂亮題目,也須細心才能選對答案。(圖取自大考中心)</p>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