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6
〔記者林敬倫/宜蘭報導〕宜蘭縣南方澳鯖魚文化季於九月十五日登場,去年首度不燒大鯖魚模型,今年恢復燒毀傳統,縣議員邱嘉進說,大鯖魚製作成本高,燒掉可惜,漁民多認為燒大鯖魚不吉利;主辦單位討海文化保育協會指,大鯖魚無地方存放,保存不易,決定「不留活口」。
大鯖魚模型 恢復燒毀傳統
討海文化保育協會舉辦的南方澳鯖魚文化季將邁入第十一年,去年由宜蘭縣政府主辦,把鯖魚季與蘇澳區漁會的鯖魚節合而為一,今年兩項活動脫鉤,鯖魚文化季訂於九月十五日登場,鯖魚節則在九月二十二日舉行。
文化季中的燒鯖魚祈福是重要儀式,討海文化保育協會利用紙、竹子,製作長七公尺、重一百六十公斤的大鯖魚模型,搭船巡港祈求平安,之後由十名壯漢扛著模型到內埤海邊焚化,象徵敬拜海洋之母、漁業永續。
恐漁獲量減少 議員建議留存
大鯖魚模型去年首度「留下活口」,今年改回燒毀傳統,引發兩極反應,縣議員邱嘉進說,前幾年有燒毀,漁況不佳,去年沒有燒,今年七、八月南方澳鯖魚大豐收,這次活動若燒掉模型,漁民擔心明年漁獲量減少。邱嘉進說,鯖魚季儀式既然祈求豐收,討海文化保育協會應與漁民溝通,不要燒毀鯖魚模型,如此一來,文化季才能獲得更多人認同,建議協會三思而行。
討海文化保育協會總幹事潘佑升說,去年大鯖魚模型要在全運會亮相獲保留,全運會結束後,沒有合適地點保存,後移至蘭陽博物館,大鯖魚模型由竹子與紙組成,易遭蟲蛀蝕,最終載到焚化場焚燒。
-
南方澳鯖魚文化季將於9月15日登場,去年首度不燒「大鯖魚」模型,不過,今年主辦單位決定延續傳統。(李忠衛提供)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