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柏緯、吳柏軒/台北報導〕打擊假新聞,除了民間開發的「新聞小幫手」、「真的假的LINE bot」外,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也將於十二月公布第一波假新聞查核結果,而台灣第一個「事實查核機制」可望在明年誕生,投入打擊假新聞的行列。
隨著網路科技發展,假新聞氾濫且傳播速度更加快速,不但民眾容易接受錯誤資訊,更可能損及公共利益,因此包含Facebook等知名社群網站在內,都將打擊假新聞視為重點項目。目前台灣除了各政府單位網站建立的闢謠專區外,不少民間單位也自發開發工具或推動政策打擊假新聞。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電台與內容事務處處長黃金益指出,NCC自年初迄今已陸續與平台、廣電業者與民間團體舉行三次會議,討論相關的查核機制。但目前針對網路流通的新聞資訊,國際潮流都是採用低度管制,政府不宜介入過多以免戕害新聞與言論自由,目前台灣參照國際,以民間或平台業者自發性開發的第三方平台,作為查核方式。不過,黃金益指出,若假新聞與政府部門的業務有關,相關部門應主動澄清,避免引起恐慌。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企劃專員王怡蓁指出,世界各國都面臨「假新聞」的挑戰,但台灣多依靠民間的力量與媒體的自律,力量顯然不夠,應效法國外經驗,從政府到民間均建立更完善的查核機制。
「媒觀」月底將公布查核結果
目前「媒觀」也著手針對醫療、民生與熱門新聞進行事實查核,結果將於十二月底出爐。王怡蓁進一步表示,假新聞不一定全然造假,可能是內容有誤、標題聳動或具嘲諷性,事實查核機制不是要與媒體對立,而是告訴一般民眾,新聞的正確性有多少,避免民眾被錯誤的資訊誤導。
正在推動「事實查核機制」平台的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胡元輝指出,目前美國至少有二○○個組織致力於查核假新聞,很多都是媒體互相合作建立,但台灣至今一個都沒有,反應有點太慢。
「事實查核機制」平台未來除了邀請群眾協助外,也會邀請媒體、資訊等領域的專業人士共同投入把關,並以公共政策與生活資訊作為查核的標的。
假新聞點閱率騙取廣告利潤
胡元輝說,網路謠言除政治外更有經濟影響,如企業靠網路、社交網站,製造假的商品資訊來達成促銷,或有人用假新聞製造網路點閱率來分享廣告利潤;去年美國總統大選,馬其頓一個小鎮有二百多名年輕人製造川普、希拉蕊陣營負面消息等,每月大賺廿萬元新台幣,甚至引發「披薩門」槍擊事件,可見網路謠言影響真實世界甚鉅。
-
假新聞氾濫,Facebook等知名社群網站都將打擊假新聞視為重點項目。 (資料照,美聯社)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