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8日)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公布三軍官兵新款冬季軍便服夾克的樣式。新夾克改用類似美軍過去「艾森豪夾克」的短版合身設計,第一波換發估計八萬套,單價約三千元,預計11月開始換裝,明年底完成。
先前媒體就報導,國防部長馮世寬有意更改軍用夾克樣式,據傳馮世寬曾表示,年輕時就對美軍穿著艾森豪夾克的帥氣嚮往不已。記者會上也有人問起,這次修改夾克是否因為「大鵬美學」?國防部答覆,「部長有指導」。
●艾森豪夾克 馮世寬最愛
「艾森豪夾克」是美國陸軍二次大戰時的制服,正式型號為M1944,是由M1943野戰夾克發展而來。設計特色包括下襬只到腰部,並且收緊;採用大翻領,鈕釦藏在衣襟內,胸前有兩具大口袋。
M1944夾克因為艾森豪元帥愛穿而著名,甚至當他1969年去世,下葬時也是穿著M1944,而非更正式的軍常服。美國陸軍與空軍(1947年由陸軍獨立)在戰後仍繼續使用艾森豪夾克,直到1960年代後逐漸消失。
至於我國,陸、空軍在1960年代也曾有製發艾森豪夾克的例子,目前僅剩憲兵與中正預校學生還穿著這種型式的夾克。這次馮世寬推動「文藝復興」,還將創下海軍也穿艾森豪夾克的世界紀錄。
●新夾克可量身訂製
國防部表示,新款夾克設計目的是「英挺帥氣舒適」,經各軍種與聯參單位共同研訂,希望滿足穿著需要,同時表現雄壯威武精神,提高軍人自信與榮譽感,塑造軍人的社會形象。
參謀本部後勤管理處長周一新少將說,舊式夾克屬固定尺碼,新款夾克則讓男女官兵量身製作,單價也由1200元上升到3000元。不過國防部已核定,明年起官兵每人服裝費用,由廿多年未調的4800餘元,改為9600元。服裝發放改配額制,每人可依自己需求,向服裝站領取所需服飾,以減少浪費。
●好看…但實用性不足
在記者會場上,多數媒體都承認新版夾克的確比較好看,不過艾森豪夾克強調合身剪裁,實用性恐怕不佳。例如口袋不適合放較大物品;夾克沒有毛裡,裡面也無法再穿背心,冬季難以抵禦寒風。尤其如海軍官兵在船上服勤,多半就是穿著軍便服,需要攀爬桅杆、拉扯纜繩等動作,都很不方便。
對此周一新表示,在此方面國防部會授權各軍種,依據各自任務需求,決定穿著衣服的方式。例如在艦艇上,就可考慮繼續使用舊式夾克。國防部希望,官兵未來穿著制服在外,能藉著帥氣的新夾克,提振自己的榮譽,以及外界對軍人的肯定。
●國軍服裝有幾種?
我國現行軍服的法源是「陸海空軍服制條例」,根據其條文,將軍服分為「軍常服」、「軍便服」、「野戰服」。
軍常服與軍便服的分別,主要是場合正式程度高低。軍常服用於晉謁總統或友邦元首,參加本國或外國大典、宴會、酒會,正式訪問友邦官員,參加重要典禮或出席其他正式場合。軍便服則用於平日辦公或外出,以及正式度較低的典禮。
以前還有一款比軍常服更高階的「軍禮服」,但國軍遷台後廢除。
●最帥軍服 公認這套
二次大戰的德國軍服,幾乎是軍事迷公認「最帥」的軍服。不只軍人有制服,包括警察與各種納粹周邊組織,也都有相當漂亮的制服。曾經留德的蔣緯國,就曾經留下身著德軍軍服的帥氣照片。
但也因為納粹犯下的屠殺罪行,使得穿著德國軍服,在各國往往造成爭議。前幾年曾有幾名高中生參加國防部舉辦的戰鬥營,報到時卻集體穿上納粹黨衛軍(SS)的制服,照片曝光後引發軒然大波。日前則有大陸觀光客在德國柏林遊覽時,開玩笑型納粹式舉手禮,結果立刻被捕罰鍰。
●古早軍服 為何走華麗路線?
其實,十八、十九世紀的歐洲,各國的軍服幾乎都走華麗風。主因歐洲國家軍人過去都是貴族,從軍作戰是騎士風格的浪漫,當然對「打扮」不遺餘力。
另外,過去武器射程不遠,雙方近距離交戰,無需在服裝上採取掩蔽。且過去缺乏電訊通信能力,顯眼制服與旗號有助於指揮官從遠處辨識位置。當時英國陸軍,就穿著大紅色的上衣;法國陸軍則維持藍衣紅褲,並視為拿破崙遺留的光榮傳統,直到十九世紀末才取消。二次大戰的德國,不管是SS黨衛軍,或是陸軍的裝甲兵,軍服上的骷髏徽章,則源自普魯士騎兵。
二次大戰德國軍服雖然帥氣,但實用性未必高明。從二戰以來,「軍常服」與「野戰服」的分野,就愈來愈明顯:前者是用來表現帥勁,後者是為了在戰場上提供最大的便利。
●帥氣是面子 麵包才是裡子
馮世寬部長上任以來,屢次表現「大鵬style」性格,蔡政府又向來格外重視宣傳效果,因此從國軍大量利用臉書等新媒體,發布各式宣傳短片、微電影等,到這次決定修改軍便服夾克,都可說是同一潮流下的舉動。
帥氣美觀的制服,的確對社會大眾與國軍內部,都有激勵的效果;不過軍便服的「實用」還是重要目的,兩者要如何兼顧?如何對於有限的資源作最佳的運用?另外,想要提振軍人的形象與士氣,增加青年從戎的意願,恐怕更需要具體的「麵包」,包括在職時的待遇與退伍後的保障,都需要政府願意為建軍備戰,投入更多的實質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