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關西鎮東光里食農教育團隊利用友善農耕產出的傳統客家食材─樹薯、竹薯及番薯,磨粉做成粉圓,開創在地全新的農特產品。(記者黃美珠攝)
〔記者黃美珠/關西報導〕挖掘在地的友善環境農產,新竹縣關西鎮東光社區作為全縣6個食農教育基地之一,利用傳統客家食材樹薯、竹薯以及番薯,迎合現在人的口味,打漿製粉做成粉圓,再搭配在地生產的有機「千鶴茶」,成功研發出樹薯珍珠紅茶、竹薯珍珠紅茶及番薯珍珠紅茶,全都是在地客家早期的天然食物。
樹薯竹薯番薯 傳統食材做珍珠
東光食農教育基地在東光里長葉明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游興財、總幹事范揚清3人攜手帶領下,今年成為全縣6個食農教育基地之一,關鍵原因就在他們很早就致力推動無毒、友善農耕,茶園改為有機栽植,吸引上千隻白鶴(鷺鷥)集居在茶園附近的「千鶴湖」,進而創造出已漸打開知名度的「千鶴茶」。
也是退休老師的游興財說,番薯、樹薯和竹薯都是民國5、60年代很多客家鄉親的日常食物,不管是用來做成太白粉或煮湯、煮飯,餐桌上經常可見。番薯到現在還受很多人的歡迎,吃法也比較多元,樹薯和竹薯則已淡出常民飲食。
游興財說,樹薯和竹薯生命力強,不需太多管理,更不必噴農藥除蟲,所以,現在客家聚落的山頭上仍「滿山遍野」,其天然、健康也可見一斑。
作為客家的食農教育基地,他們希望找回客家餐盤上的傳統滋味,首先就想到這三種根莖類作物,也獲得社區鄉親們的支持。
搭有機千鶴茶 珍珠紅茶食在讚
於是食農教育團有人上山拔樹薯、竹薯,有人開始栽種番薯。還記得怎麼打漿、把樹薯等變成太白粉的婆婆媽媽們,則負責指導,大家同心協力做出一顆顆圓潤飽滿的粉圓,經煮熟就是香Q、彈牙、年輕人口中的「珍珠」!
他們又靈機一動,搭配有機「千鶴茶」,開發出樹薯珍珠紅茶、竹薯珍珠紅茶及番薯珍珠紅茶,或者煎成香香酥酥的薯餅,老少咸宜,很受歡迎,近期計畫量產,把這個客家天然的好味道跟更多人分享。
相關影音
-
樹薯和樹薯粉。(記者黃美珠攝)
-
竹薯和竹薯粉。(記者黃美珠攝)
-
番薯和番薯粉。(記者黃美珠攝)
-
新竹縣關西鎮東光食農教育團用樹薯粉、竹薯粉及番薯粉做成粉圓。(記者黃美珠攝)
-
用樹薯粉、竹薯粉及番薯粉做成的薯餅。(記者黃美珠攝)
-
新竹縣關西鎮東光食農教育團隊用自己友善耕作種的樹薯、竹薯及番薯,打漿磨成粉,再做成粉圓。(記者黃美珠攝)
-
新竹縣關西鎮東光食農教育團隊的婆婆媽媽們,用自己友善耕作種的樹薯、竹薯及番薯做粉圓、煎薯餅。(記者黃美珠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