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耗時3年
〔記者楊明怡/台北報導〕台灣史學者張炎憲2014年赴美做口述歷史訪問時心肌梗塞,10月3日逝世於費城,享壽67歲。他生前長期投入二二八、白色恐怖及台灣獨立運動的調查研究,是國內最早研究台灣史的學者之一,為完整呈現他對台灣付出的努力和貢獻,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耗時3年,全面收集他的論文、時論、序文、演講及手稿,集結成《治史起造台灣國──張炎憲全集》,日前發表。
張炎憲1947年生於嘉義中埔鄉,為台大歷史系學士(1970)、歷史研究所碩士(1974),研究所畢業後,他赴日留學,並在1983年以「1920年代台灣的抗日民族運動」獲東京大學文學博士,回台後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曾參與「台灣史田野工作室」的學術工作,主編《台灣平埔族文獻資料選集:竹塹社》等書籍。
首位結合國史館和台灣史的館長
1991年,吳三連史料基金會成立,張炎憲應聘擔任董事,由於基金會「民間的」、「史料的」、「生活的」定位和他從事歷史研究的態度相符,在基金會支持下,他長期參與口述訪談,編輯撰寫超過10本228口述歷史、8本台獨運動口述歷史、5本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期間的口述歷史等珍貴文獻;陳水扁總統時代,他擔任國史館長8年,期間積極推動官方檔案的整理編輯,出版一系列台灣相關著作,是第一位使「國史館」和「台灣史」密切結合的館長。
無論透過民間力量或擔任公職,張炎憲的全心投入和熱忱奉獻,不但為後代台灣史研究者留下豐富史料,更難得的是,他建構出以台灣為主體的歷史觀點,應邀為全集寫序的文化部長鄭麗君便說:「炎憲老師及許多他前後輩的歷史研究者,在『台灣史』尚屬初生的時刻,就堅持理念,以高瞻的視野與嚴謹的學術方法,在塵封而為人忽視的浩瀚文書與廣闊的田野之中尋找材料,逐漸建構出以台灣為主體的歷史觀點,進而影響民主化後的台灣社會形成主體意識。我們幾乎可以說,沒有炎憲老師及與他同行的台灣史先行者,就不可能推動台灣的本土化與民主化。」
也因此,3年前張炎憲驟逝,吳三連史料基金會即啟動編印紀念文集的工作,於2015年3月出版了《治史起造台灣國──張炎憲紀念文集》,基金會祕書長戴寶村當時便宣布,將進一步收集張炎憲生前發表述作,再出版《治史起造台灣國──張炎憲全集》,為其一生立言豎辭。
建構台灣史觀 推動本土化與民主化
經過近3年資料蒐集、整理、編輯,《治史起造台灣國──張炎憲全集》終於付印,於日前問世,全集一套9冊,分「研究論文與演講紀錄」、「政論時論史論」、「二二八相關」、「序文導論」、「人物與時代」5個主題收錄661篇文章。全集前3冊為「專論」,第1冊收錄內容為台灣史學史、平埔族與漢人關係文章,第2冊為家族史、縣史、地方文史、日治時期台灣政治社會運動,第3冊為戰後政治運動史;第4、5冊為「時論」,第4冊收錄文化歷史與國族認同、台灣史學研究與歷史教育、原漢關係文章,第5冊收錄台日關係與日治台灣、戰後政治運動、解構國民黨政權、韓國觀察、中國政策文章;第6冊「二二八」,收錄相關論文、序文、政論、史論;第7、8冊為「書評書序」,第7冊收錄內容與台灣史研究與學思關懷、政治案件、台灣當代社會運動與民主發展相關,第8冊與人物和思潮、土地和文化相關;第9冊「人物與時代」則收錄台灣研究先驅、政治人物、白色恐怖受難者、名人錄、自畫像和張炎憲留日時期的隨筆及政論。
《治史起造台灣國──張炎憲全集》可單本或全套購買,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另發行含全集電子檔案與演講影片選輯的32G USB,可單獨購買或與全集合購,詳洽:02-27122836。
-
張炎憲全集共9冊,分「研究論文與演講紀錄」、「政論時論史論」、「二二八相關」、「序文導論」、「人物與時代」5主題收錄661篇文章。(資料照)
-
張炎憲全集第9冊「人物與時代」收錄多篇自述文章。(翻攝自張炎憲全集)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