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教授研究移民村發表新書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蔡政府上任後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事實上,亞洲的「南向政策」最早出自日本,一百多年前日本人是「舉家搬遷」到異地,而且是有「策略性」的移民,以台灣來說,日本人最早搬遷至花蓮,後來治理濁水溪,中台灣多出五千多公頃的河川「浮覆地」,日本人把移民安置到這裡,師大台灣史研究所教授張素玢,把多年來研究移民村的記錄集結,出版「未竟的殖民─日本在台移民村」一書,昨天在彰化縣北斗鎮保甲事務所舉行新書發表會,吸引許多當地關心這段歷史的民眾前來聽講。
張素玢說,日本對台移民是有計畫的「南向政策」,先到亞熱帶的台灣,當初考量到「同化」,先移民到人口較少的東台灣,後來改到西部平原,一九三二年濁水溪整治告一段落,沿岸多出五百多公頃的「浮覆地」,這裡就變成日本的「移民村」開墾,中部移民村人口數最多曾來到近四千人,因此「灣生」最主要產地在「中台灣」一點都不為過。
張素玢強調,一百年前,就可看到日本政府先進的「移民計畫」,想當移民得符合「良民資格」,其次一定要「攜家帶眷」,政府則用異國租地「免付租金十多年」的優惠,且大方向訂定後,若遇到變故,可以彈性調整。
張素玢把20年來研究「移民村」的心血集結,出版「未竟的殖民」一書。(記者顏宏駿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