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 #台北 #自由時報
全教會評論老師們認為,今年歷史科是新瓶裝舊酒,難易適中,命題技巧創新,但知識點不變,亦即在知識點與焦點上,與過去大考相近。(全教會提供)
2019-07-03 11:45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大學指考今首場考歷史科,雖然跨域地理和國文,還有簡述、史料、情境、表格、圖像、地圖等六種題型,但全教會、全中教及台北市高中歷史科教師群都認為今年考題不難,難易適中或中間偏易,大考中心主任張茂桂則說,大考愈來愈看重考生的閱讀力,是各科趨勢。
全教會評論老師、台北市立南湖高中老師陳正宜表示,今年歷史科是新瓶裝舊酒,難易適中,命題技巧創新,但知識點不變,亦即在知識點與焦點上,與過去大考相近,命題方式較重視史料解釋與史料證據,難易適中,題幹文字較往年精簡,提問有新意,但為因應108新課綱,強調文本閱讀理解能力的趨勢不變,許多考題強調族群遷徙、互動及人群移動等新課綱議題,且除了基礎歷史知識判讀題外,考生對於圖表、史料、文本判讀與論證的能力,也日益重要。
全中教評論老、師大附中老師蘇信宇則表示,試題難度屬中偏易,組卷由簡入深,若學生由問答題先作答,恐增加作答的心理壓力,在比例分配上,第六冊命題比重增加(包括第26題、33是和問答第3題,有回應基層教師對高三下教學狀況之呼聲,考題也符合新課綱趨勢,包括文本閱讀與分析 的問答題第1題和第2題,活用歷史研究工具與方法的第37題,以及歷史事實與解釋的分辨。
台北市高中歷史科教師群包括北一女老師陳惠珠、建中老師莊德仁及中山女中老師邱永春表示,今年試題中間偏易,基本歷史知識題偏多,近年來流行的「閱題理解」題型比往年縮減,關於史學方法,尤其是資料證據的試題,占有一定比例,考生需謹慎閱讀思考文章的脈絡,才能判斷合理的答案,考生如果理解歷史教科書的知識內容,應該有不錯的成績表現。
此外,莊德仁老師表示,今年簡述題的比例較高,其次則是史料閱讀之形式,圖表題共有五題,比例較去年增加;試題內涵在政治軍事、社會經濟與文化思想三者比例相當,史學方法有3題;而非選擇題的題型多為資料閱讀題,其中非選擇第一題與非選擇第二題測驗解讀資料證據並提出論述的能力。多數題目需學生閱讀理解資料、找出關鍵概念,再印證所學知識,寫出合理的答案。
在冊數分布上,邱永春老師表示,第一冊台灣史共9題(包括非選擇第一題),第二冊中國史共8題(包括非選擇第二題),第三冊中國/世界史共10題,第四冊世界史共8題(包括非選擇第四題),選修上冊共3題,選修下冊共4題(包括非選擇第三題),與去年相較,中國史配分略增,涉及高三歷史選修下冊概念的試題增多。
<p>台北市高中歷史科教師群包括北一女老師陳惠珠、建中老師莊德仁及中山女中老師邱永春表示,今年試題中間偏易,基本歷史知識題偏多。(記者林曉雲攝)</p>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