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日本新聞」台北分社長中川博之在台北市穿越馬路遭到計程車撞死,雖然此事件是行人違規在先,但仍引發網友討論台灣交通有許多改善之處。(資料照,圖與新聞事件無關,記者王駿杰攝)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西日本新聞」台北分社長中川博之9月17日酒後在台北市中山北路違規穿越馬路,遭到計程車撞擊,送醫後不治,雖然此事件是行人違規在先,但仍引發網友討論台灣交通有許多改善之處。研究交通設施規劃的學者邱秉瑜指出,從背後來探討,台灣在交通號誌的設置上卻時有其缺失;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理事林志學則認為台灣交通意外多,很大的主因是考取駕照的門檻相當低。
根據《BBC中文網》報導,邱秉瑜指出,台灣交通部法規「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志設置規則」中,規台灣斑馬線的設置地點,只能在十字路口,而不能在設置在道路中段調節行人流量,這個條文「間接讓交通意外風險增高」,很多行人會因此冒險穿越馬路,雖然不守規則是另一回事,但背後的交通空間設計與對行人友善度,有更多改善空間。
林志學指出,中山北路是台北市相當繁華的鬧區,有很多計程車在當地討生活,但是為了做生意,大多開快車搶客,政府卻無法有效遏止類似風氣,台灣政府在交通政策上太過重視車輛,而忽略行人權益,當政府不為全民服務,而是為大型利益集團與商業利益服務時,就會讓行人利益被壓縮,連帶地讓外國商業人士或觀光客無法適應。
針對未來該如何改善台灣交通狀況,邱秉瑜建議要拋棄交通「以車為本」的思維,台灣道路交通一向是讓車子的速度效益最大化,但世界各先進城市汽車平均行駛速度都是偏低的。
當城市道路上的停等線過少,自然就會讓更多人選擇汽機車,加上台灣考照容易、吊銷駕照難,政府又不願跟車商與利益上衝突,最後狀況就是行人屈就。邱秉瑜強調,回歸「以人為本」的交通政策,也許就能避免不必要的遺憾。
提到該改善台灣交通,林志學認為,台灣由內改革機率很低,只能透過公民教育,讓大眾自我意識到交通安全,才會在駕駛時懂得尊重行人,但不管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執政,掌管交通的官僚觀念仍是根深蒂固,不會轉移,每當發生重大交通事件時,就看到制度面在整體應變上依舊有待加強。林志學也補充,台灣政府必須了解,要吸引外國人觀光,一個友善且安全的交通空間是多麼重要。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