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image-sizes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vhosts/i-tw.com.tw/httpdoc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ultimate-addons-for-gutenberg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vhosts/i-tw.com.tw/httpdoc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astra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var/www/vhosts/i-tw.com.tw/httpdoc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nxs_wpAddnEngine::$k is deprecated in /var/www/vhosts/i-tw.com.tw/httpdocs/wp-content/plugins/nxs-snap-pro-upgrade/nxs-snap-pro-upgrade.php on line 11
高雄氣爆案大逆轉? 美專家科學鑑定管線破口時間非8點46分 – 我是在地人

高雄氣爆案大逆轉? 美專家科學鑑定管線破口時間非8點46分

Booking.com

#前鎮 #高雄 #信傳媒


高雄氣爆案一審中檢方以民眾報案紀錄與中油、華運、榮化的壓力與流量紀錄異常,認定當晚8點46分丙烯管線就發生破口,但美國化工專家梁仲明以數據證明破口應該到當晚11點40分左右才發生。(攝影/ 李彥謀)

高雄氣爆案一審所做的推論遭到專家嚴重挑戰!高雄高等法院在12日針對高雄氣爆案進行二審辯論庭,法官特別傳喚來自美國化工事件調查專家梁仲明博士出庭擔任鑑定專家,他以英國BP石油經典洩壓模型為基礎,搭配在台實驗數據計算出「管線破裂的時間不是在晚上8點46分而是在11點40分左右」,推翻一審判決的認定基礎。

2014年7月31日晚間11點55分高雄發生氣爆案,造成32人死亡、321人輕重傷,高雄檢方認定李長榮化工地下管線外洩丙烯導致爆炸,起訴榮化前董事長李謀偉、高雄市府秘書長趙建喬等12人,2018年5月11日一審宣判,被告12人全數有罪,刑期由4年到4年10月不等,被告不服提起上訴,而當時被告的上訴理由之一就是「未以科學方法調查證據」。

一審認定,當晚8點多管線就破洞

在一審中,檢方的主張是:晚上8點46分李長榮化工地下管線發生破口,導致丙烯外洩,而李長榮與華運工作人員已知外洩卻仍繼續作業,應負過失責任。關鍵的爭點在於,控方認為即使管線已發生破口,但在華運的加壓之下,李長榮端當然能繼續接收到丙烯,然而12日梁仲明博士的實證分析卻指出,若已經發生破口,李長榮端是不可能接收到丙烯!

控方引用證人的說法,認為在華運的加壓之下,破口猶如大水管中的小破洞,只要壓力夠大,李長榮端仍繼續收到丙烯,因此當晚8點46分破口發生後,李長榮與華運公司仍繼續運作導致11點55分發生爆炸後災害嚴重,然而,此一「破一小洞仍可以繼續輸送至27公里外」的說法,遭到梁仲明直言「完全違背科學原理」。

在法院上的資料顯示,梁仲明具有美國化學工程學院(AIChE)院士的身分,也是緊急洩壓委員會成員、參與過美國多起化工事故調查,也曾受美國國土安全部委託調查案件,他還是化學物質特殊質態兩相流(two-phase flow)計算方程式“Leung-omega” method的發明人,在化工專長領域有40年的經驗,二審他以鑑定專家身分出席。

他指出,當管線出現破口,破口處壓力遠小於李長榮與華運兩端(破口外只有一大氣壓),會像水庫破了一個小洞一樣,整個丙烯會先以液態噴出,由於低於飽和蒸汽壓,再以兩相流(液態開始出現氣泡蒸發)型態大量溢出,由於壓力最小的地方就是破口,李長榮端根本不可能接受到華運端傳送的丙烯;換句話說,在當晚8點46分到11點40分之間,李長榮端仍接受到丙烯,表示當時管線根本沒有破口,且在11點40分前的爆炸應與該管線無關。

美專家鑑定,推翻一審判定基礎

再者,控方以破口只有7乘以4公分面積大小,占整個全長27公里的管線表面積不到萬分之一,「正如水管上只破了一個極小的洞,水能繼續傳遞」,但再度遭到梁仲明否定,他表示,在科學上是以破口占截面積的比例來判斷,只要大於2.8%,李長榮端根本無法接收到華運傳送之丙烯,更何況這個管線破口是一次性形成、且比例達到34%,既然李長榮端一直到晚上11點半仍可以接收到丙烯,意味著當時還沒有破口。

控方認為當晚8點46分發生破口的重要依據,就是距離破口4公里的關鍵壓力傳送器PT-708之數據,它是中油前鎮儲運所設置位在與華運、李長榮這條長途管線上的相連通管線內,被檢方用以做為起訴被告的重大證據。PT-708數據在當晚8點46分驟降,被控方解讀為「突然發生了破口,導致壓力瞬間大降」、「但因為破洞很小,所以李長榮端仍收得到來自華運的丙烯」。

整個推論的關鍵就在PT-708之數據解讀,而梁仲明以英國BP和Shell兩大石油公司1980年代在無人島測試而成的公用模型為基礎,在李長榮化工公司的7公里丙烯管線重建破口模型,將預測值和實際值比對確認模型的解釋力與穩定性,模型建立後,再把7月31日當晚參數帶進模型,就會知道應有的數據,從壓力變化來回答「8點46分就有破口了嗎?」

控方指控的「PT-708之壓力驟降」證明管線已有破口,違背了由熱力學、流體力學與丙烯特性所建立出來應有物理特性,梁仲明根據工程模型結果指出,「若有破口,根據當時的距離,壓力是緩緩的降下去」。

科學模型計算,專家指11點40分才有破口

梁仲明在法庭上以模型數據及圖表解釋,當發生破口後,壓力下降導致丙烯汽化轉成兩相流介面(又有汽態又有液態),並從破口往管線兩端移動,當兩相流介面碰到PT-708時,其壓力數據就開始緩緩的下降,破口端壓力下降很快,閉口端(李長榮或者華運端)壓力下降很慢,而兩相流介面到PT-708約花20分鐘。

「工程模型指出,當破口約於晚上11點40分形成時,壓力下降曲線與PT-708數據一致。」梁仲明說,這也吻合李長榮化工最後收到丙烯的時間約在晚上11點30分。因此,他在法庭上回答檢察官或法官的詢問,都很確定的回應「破口大約在當晚11點40分形成,而不是當晚8點46分。」語畢,現場一陣譁然。

雖然檢方詰問時不斷挑戰模型的可信度,然而梁仲明對於每一個計算依據、參數,都能引證數據或公式、或物理化學的基本知識作為回應,在檢方、榮化、華運、高雄市政府的辯護律師輪番詢問下,整個調查庭耗時7個小時,新的科學鑑定結果是否能推翻一審認定基礎,將對接下來的雙方攻防、審理造成重大影響。

更多信傳媒文章

高鐵可延伸到宜蘭卻不能到屏東?潘孟安說重話能突破「難延之隱」?初選過程刀刀見骨 選後還有可能 「蔡賴」互相搭配嗎?

報導來源:信傳媒【原文網址

Booking.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