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 #市 #自由時報
2019-05-28
〔記者錢利忠/台北報導〕偵辦過製毒、走私及大盤毒販案件無數,並協助台北地檢署建置可比對情資毒品資料庫的北檢檢察官林達表示,要解決毒品危害難題,首要關鍵仍是減少市場需求,如果需求變少,供給自然也會減少。
林達表示,緝毒作用在於斬斷供給,而戒毒的功能則是降低需求,無論是緝毒或戒毒都不能偏廢,畢竟殺頭的生意有人做,加強查緝製造、運輸或販賣毒品雖能減少供給,但若能控制施用毒品人口,降低需求市場,供應市場自然也會隨之萎縮。
輔導戒毒 也是反毒重要途徑
林達強調,懲戒式的緝毒行動若沒有搭配修復式的戒毒,恐更加擴散毒品市場,陷入毒犯再犯率高的惡性循環,要降低毒品需求,除反毒教育外,實務上還可加強查緝毒品小盤,從最底層的毒品市場開始破壞,逼退剛萌芽的吸毒者,而檢方所建置的毒品資料庫,即是利用此策略進行掃毒。
另外,刑法保安處分的戒癮治療也是反毒關鍵,畢竟把吸毒者關進監獄,雖可暫時隔離毒品,卻無法解決吸毒根源,以致出獄後故態復萌,因此輔導戒毒也是反毒的重要途徑,現今檢方緩起訴處分並進行戒癮治療即為此類模式。
林達表示,可參考美國的毒品法庭制度,設立毒品法庭及增設毒品多元處遇的模式,以司法強制力當作反毒後盾,配合毒品多元處遇模式,包括新設毒品多元處遇的獎懲機制等,統整司法、觀護、醫療等專業機構的力量從旁監督,不再只是單純地將吸毒者送勒戒或判刑入監,方能增加戒癮治療的成效。
曾沉淪毒海、吸食海洛因十多年,最後戒毒成功的基督教晨曦會屏東更生輔導所南區特助孫煒堯則指出,就他的親身經歷及觀察,吸毒者結束為期一年半的戒癮治療後,再犯率仍高達五成,根本原因就在於吸毒者的心理因素及價值觀,若無法改變吸毒者的內心世界,就算擺脫了毒品,也可能因內心世界的薄弱,轉向尋求其他如酗酒等不良嗜好,作為吸毒的替代品。
<p>北檢檢察官林達表示,要解決毒品危害難題,首要關鍵仍是減少市場需求,如果需求變少,供給自然也會減少。(資料照)</p>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