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 #台南 #自由時報
2019-05-28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關廟山西宮、歸仁仁壽宮與保西代天府保有昔稱台南東門城外三大廟的王醮暨遊社,申請列入國家重要民俗,獲文化部審查通過登錄,打破以往著眼於保存團體或活動的單一性,而採納了區域串連的新思維,為國內首例。
山西宮、仁壽宮與大人廟 相互交陪
獲登錄為國家重要民俗的「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由台南市文化局去年十月中旬在山西宮舉辦王船醮之際,向文化部正式提報申請,審議委員隨後在王醮接禮、遶境期間進行訪視,本月初經會議討論,廿一日正式函文,告知通過審查。
南關線涵蓋仁德、歸仁、關廟、龍崎等四個行政區,山西宮、仁壽宮和舊稱「大人廟」的保西代天府,都是地方信仰中心,其中只要有一宮廟建醮,另外兩宮廟必定總動員支援,各角頭廟共襄盛舉,神轎、藝陣精銳盡出「鬥鬧熱」,成為地方盛事。
信仰共同體 跨區域國家民俗首例
台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說,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能成為跨區域國家民俗的首例,主要著眼於「交陪」的概念,宗教活動讓大家彼此相挺,就是所謂「放伴」的情誼,進而凝聚出南關線生命信仰的共同體,意義非凡。
早期並列台灣府東門城外3大廟
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長林喬彬指出,山西宮、仁壽宮與保西代天府是南關線地區轄境最廣的境主廟,早期並列「台灣府東門城外三大廟」,自古交陪,王醮祭典更有接力舉辦的說法,俗稱「三角砧」。
南市文資處考據,一九○九年,修繕慶成的仁壽宮首度舉辦「己酉科五朝王醮」,為南關線地區史上第一科王醮,一九一三年,山西宮也在整建完工後,結合送瘟儀式,舉行建廟以來的首科王醮;二次戰後,三大廟持續自古以來的交陪情誼迄今。
審查時,有委員對於宗教信仰跨區域影響的論述提出質疑,不過三大廟的放伴,並非短時間的約定,而是長期以來的傳統,最後順利通過國家重要民俗。
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為台南市國家重要民俗的第五例,之前已通過「西港刈香」、「東山迎佛祖暨遶境」、「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與「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等。
<p>仁壽宮力挺山西宮建醮的遶境活動,先在廟前舉行「架棚」,讓神明校閱陣頭。(資料照,記者吳俊鋒攝)</p> <p>保西代天府王船醮期間,交陪的山西宮與仁壽宮都全力相挺。(資料照,記者吳俊鋒攝)</p> <p>山西宮十二年一科的建醮活動,各廟宇相挺,共同「鬥熱鬧」。(資料照,記者吳俊鋒攝)</p>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