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 #台北 #自由時報
2019-05-27只計算主建物單價 公設等不納入計價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因擔心直接推動「實坪制」立法恐引發反彈,內政部實價網新增功能來測試風向,將「淨坪價」及「淨坪比」等試算機制加入現行實價網;因只計算可居住的「主建物」,不計入雨遮、陽台等附屬建物及公共設施與停車位,全台房價瞬間「膨風」數成到數倍;產學界都質疑,若將公設等價格全數「歸零」,太過極端,且制度搞得更複雜,徒增民眾及市場交易困擾。
內政部實價網兩週前加入新功能,包括「主建物單價試算」及「主建物占整體移轉總面積比率」,前者是扣除公設、附屬建物等坪數,且將其面積價格歸零,只算總價除以主建物單價、也就是「淨坪價」;後者是「淨坪比」,僅計算主建物對總坪數占比。相較國外多採主建物加上附屬建物的「實坪」登記制度,或是中國常用的「得房率」計算方式等,都還要嚴苛。
產學界質疑 公設等價格全歸零太極端
套用新試算機制後,「淨坪價」較目前實價網揭露的房價瞬間飆高、「淨坪比」則大幅縮水;以北市興隆路二段的五年新成屋為例,每淨坪價高達八十六萬餘元,較實價網揭露單價約四十一萬餘元,高出逾倍。
豪宅差更大!以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信義富邦」一樓為例,每淨坪價超過六百萬元,較目前揭露約二九○萬元,更是翻倍價格。
政治大學地政系特聘教授張金鶚認為,實價揭露不斷改進值得肯定,但計算選項理應要更多元化,不能只凸顯主建物單價,公設等卻不計價,這也算是不合理的極端計算方式。
<p>近幾年新屋公設比越拉越高,造成淨坪價差、淨坪比差越大。圖為一處建案一樓公設規劃視聽包廂。(資料照)</p>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