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image-sizes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vhosts/i-tw.com.tw/httpdoc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ultimate-addons-for-gutenberg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vhosts/i-tw.com.tw/httpdoc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astra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var/www/vhosts/i-tw.com.tw/httpdoc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nxs_wpAddnEngine::$k is deprecated in /var/www/vhosts/i-tw.com.tw/httpdocs/wp-content/plugins/nxs-snap-pro-upgrade/nxs-snap-pro-upgrade.php on line 11
落地生根的精神堡壘 桃園新屋范姜老屋 – 我是在地人

落地生根的精神堡壘 桃園新屋范姜老屋

Booking.com

#新屋 #桃園 #民報


海濤聲夾雜著先民的記憶,位於桃園新屋區的范姜老屋群,是濱海客家聚落的珍稀代表,一磚一瓦堆砌出代代相傳的文化傳統,也代表台灣移民社會的歷史。

清治初期,范姜家族渡海來台拓墾,在新屋落地生根,經過百餘年的艱辛努力,范姜一族不僅成為地方仕紳,也成為凝聚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

獨一無二的複姓源於感恩的心

「范姜」是台灣獨有的姓氏,長年致力於新屋文史發展與客家文化的文史工作者游銀安介紹,「這個姓氏很特別,只有台灣才能找到。」追溯「范姜」姓氏的起源,是來自於一份感念養育之恩的心。清治初年,廣東海豐人范集景與雷氏結為連理,生下范文周與范文質二子。范集景因病早逝,雷氏帶著兩個兒子改嫁同為客家人的姜同英,而姜同英將范家二子視如己出。其後,范文質為了感念這份養育的恩情,在臨終前律定膝下五子,殿榮、殿高、殿發、殿章與殿爵改姓「范姜」。

渡海移民 胼手胝足落地生根

清政府取代了明鄭政權後,䫖渡客與閩南先民在各地民變不斷,甚至引發以朱一貴為首的武裝起義。當時為了防止台灣成為治安隱憂,曾一度禁止廣東粵民來台開墾。然而,當時因協助有功,被授與「義民」稱號的廣東粵籍客家人,例外得以合法渡海來台。范姜五子中排行第二的范姜殿高,在1736年首先渡過黑水溝來到台灣,輾轉抵達新屋落戶,隔年三弟殿發、四弟殿章也移民來台,並於1751年取得墾號「姜勝本」,胼手胝足開墾,成為日後累積財富,發展為地方仕紳家族的開端。1758年范姜五兄弟與家族成員全數來台,也讓「范姜」成為台灣才有的客家複姓。

檢視相片

范姜家族承襲著「香火不可分割」祭祖傳統,藉此凝聚家族的共同情感。

起造「新屋」客家聚落

隨著人丁興旺,加上開闢荒土逐漸積累的財富,1762年起范姜各房兄弟陸續起造公廳、屋舍,成為世代安身立命的「家」,也形成范姜老屋群的客家聚落特色。以建築觀點而言,范姜老屋是經典的四合院建築,除了有完整的進、廳等結構外,建材的取得也是大費周章。游銀安分享,「范姜老屋所使用的磚頭,部分來自中國,興建工程時引起周遭人們熱議,紛紛前來觀看『新屋』。」而成為「新屋」地名的由來。

檢視相片

儘管范姜並不在百家姓的記載之列,但透過百家姓的陳列,展現對一姓一家血脈手足之情的重視。圖/董昱

人才輩出 陶渭留芳

被指定為國家三級古蹟的范姜公廳,是老屋群中規模最大的建築,客家人稱為「翹鵝」的燕尾式屋脊,象徵著官宦之家,而門上的「陶渭流芳」匾額,以文學典故借喻范姜複姓的特殊性,「陶」是指春秋戰國時代的陶朱公范蠡;「渭」則是姜太公釣魚所在的渭水,兩字合併起來就是「范姜」,也代表著祖先對於後嗣的期許。范姜老屋群的對聯中,多以「陶渭」等字為題,像是「陶渭傳芳」、「陶渭高風」,游銀安說明,「在房子上看到『陶渭』字樣,就能知道是范姜家族的後嗣。」

檢視相片

范姜老屋建築細節有許多精巧的裝飾與工藝,值得細細品味。圖/董昱

清治末年,范姜氏成為大溪䭥內的業主,家族成員也逐漸在地方上嶄露頭角,重視教育的范姜家族後裔人才輩出,對新屋在地的貢獻影響深遠,也為日後在日治時期成為地方領導家族奠定基礎。提到重視教育,范姜宗親會理事長范姜瑞分享,日治時期楊梅䐹公學校新屋分校(今新屋國小)設校這段歷史,當時范姜騰擔任新屋區庄長,他在兒子范姜羅的建議下,由第三房捐獻土地設立學校。范姜瑞打趣的說,「倒也不是說重視教育,就是設立學校後缺學生,所以就把家裡的小孩都送去上學。」不過,范姜家族確實人才輩出,在各領域發光發亮。

檢視相片

「陶渭流芳」是祖輩對後嗣的期許,也隱含著范姜複姓的獨特之處。圖/董昱

見證歷史當代 客家的精神堡壘

范姜老屋不僅見證台灣移民社會的縮影,現今更是客家文化的精神堡壘。游銀安說,「范姜老屋能夠保存至今,也是歷史的偶然。」范姜觀音寺是由第一棟老屋改建而成,供奉觀音佛像則是日治時期就有的傳統。1937年二戰爆發,當時推行「皇民化運動」,禁止傳統道教信仰,但因日本也信仰佛教,而供奉觀音佛像讓屋舍倖免於受到破壞,因此得以保存至今。

檢視相片

上圖/范姜祖堂保存完整,是認識客家文化的好選擇。

下圖/抬頭望向范姜祖堂上繁複且精細的木雕裝飾,能感受到傳統建築藝術之美。

范姜家族重視宗族血脈傳統,一姓一家的凝聚力,來自於堅持保有客家的祭祖傳統,每年國曆4月5日、農曆8月1日舉行春秋兩祭,祖堂前各地的范姜後嗣返鄉祭祖,儀式莊嚴隆重,伴隨著傳統的客家八音,范姜瑞指出,「范姜家族仍遵循古法、古禮,禮樂缺一不可,由禮生唱誦祝禱文,行跪拜禮、三獻吉禮,且有『不可分割香火』的傳統。」緬懷祖先開台之艱辛,凝聚家族成員間的向心力,慎終追遠的精神也成為台灣重要的客家文化資產。

「范姜家族的故事,就是新屋的故事。」范姜瑞自豪地說,祖堂旁的護龍傳來練習英文單字的聲音,范姜瑞說,2016年起將部分空間作為「新屋區樂齡學習中心」,為長者規劃書法、客家八音、歌唱才藝等各式課程。他也期許范姜老屋能作為在地文化、社區據點,發揮正面的社會影響力,未來以「文化創意」的元素,吸引更多年輕人親近認識傳統文化,讓范姜家族與范姜老屋群繼續述說新屋的在地故事。

※本文轉載自《桃園誌》No:47

報導來源:民報【原文網址

Booking.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