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速度管理 降低肇事率
〔記者王榮祥/高雄報導〕為降低機車肇事率,高市交通局陸續在百餘處路段或巷道推動「速度管理」措施,實施「時速卅公里」管制,並透過標誌與號誌調整,引導機車降速、或讓汽機車分流等模式,期建立更安全、友善的機車行進空間。
避免擦撞 規劃汽機車分流
交通局引述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研究報告,當車輛撞擊速度由時速卅公里增至時速五十公里,人員死亡機率將從十%大幅增加至八十%,對保護性差的機車族影響最大。
但機車具機動性強、可及性高、成本低廉、停車方便等特性,早已成高雄市民仰賴的交通運具,只是每年交通事故中,機車肇事比例多在六十五%以上,除騎士觀念與習慣,管理機制也須調整。
高市交通局訂有機車政策白皮書,以車、路、人三大交通組成因素分析,提出防禦駕駛能力提升、速度管理、選擇多元運具及合理友善交通環境等四項改善策略。
特別在速度管理部分,交通局陸續在左營區德天街、旗津區安樂巷等八十處鄰里巷道實施「時速卅公里」管制;另於三民區河堤國小、高醫旁等廿五個里(含廿所學校)周邊路段劃設「標線型人行道」,同樣限時速卅公里。
此外,針對部分快車道右轉汽車與慢車道直行機車常發生事故,交通局於中華四路(新田到新光路)及民權一、二路等路段,實施快車道禁止右轉,右轉車須提前轉進慢車道後再右轉。
三民區博愛一路、熱河一街口上博愛陸橋前,及鳳山區青年路臨時便橋兩端路口,均規劃快、慢車號誌分流,避免汽機車擦撞。
-
河堤社區劃設標線型人行道、限速卅,透過速度管理讓交通更安全。(記者王榮祥攝)
-
博愛路上中博高架橋前路口實施快、慢車道號誌分流,減少汽機車擦撞意外。 (記者王榮祥攝)
報導來源:自由時報【原文網址】